四川农村日报20180613期 :养猪专业村 生态种养效益好

  • |
  • |
发布时间:2018-06-13 09:31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阅读:

□陈学强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6月3日,在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八角仓村妇女贺孝先的养殖场里,贺孝先一边将清扫的粪水冲入沼气池,一边高兴地介绍说:“自从村里规模发展2000亩的李子、柑橘和藤椒后,不但解决养殖场的排污问题,村里种果树的肥料钱也省去了。这一种养循环模式,硬是为我们这个贫困村趟出了一条生态脱贫奔康路。”
贫困村变“养猪专业村” 

“猪崽些,起来开饭了。”每天8时许,随着一声呼唤,原来睡意正浓的一头头育肥猪“齐唰唰”站起来,猪场立时就热闹了起来。这是养猪大户贺孝先这两年来每天雷打不动的“开场曲”。

贺孝先是八角仓村赫赫有名的养猪大户,从事专业生猪养殖10余年来,她坚持“价高不赶,价低不懒”和生态喂养,每年都要出栏300多头,年获利都达10万元以上。

“贺孝先规模养猪能年入10多万,我们这个既偏远又无产业的贫困村就应当将之作为一个脱贫产业来发展。”2015年,作为省级贫困村的八角仓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后,村党支部书记范泽云一锤定音。

为了确保养猪赚钱,村集体资产公司牵头组建了养殖专合社,并与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签约订单生猪饲养合同,以“公司+专合社+大户”模式,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针对部分无劳力或缺资金的贫困户,村集体资产公司整合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采取赊养、寄养、代养的方式,让贫困户既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修建猪圈,更不需要技术就可以在生猪销售后获得养猪收益。
   由于模式灵活,收益稳定,八角仓村的养猪业如火如荼。目前,八角仓村年出栏300—2000头的养猪大户就有5家,全村年出栏育肥猪达5000头,成为了纳溪区的第一大“养猪专业村”。
种养循环致富。

走进村主任白登华年出栏达1000头的养殖场,干净、气味小是笔者最明显的感觉。“这都是标准化养殖和循环农业带来的效果。”白登华笑着告诉笔者,为了做到无污染,他花2万多元修建了化粪池。而生猪排出的粪便全部成为了村里的柑橘、藤椒、李子等果园的上等肥料。

养猪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肥。如何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村支书范泽云打起了种植业的主意。于是,八角仓村党支部就利用产业发展扶贫资金,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牵头,引进种植优质柑橘、李子和藤椒,目前八角仓村已连片种植柑橘、李子1500亩,藤椒500亩,经过发酵后的的猪粪水全部用于浇灌果园和藤椒。范泽云告诉笔者,经过发酵处理过滤后的沼渣沼液变成了上等有机肥,而将之用于果树和藤椒种植,不仅生态环保,更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种出的李子柑橘和藤椒品质更优、更生态。

八角仓村这种集种养一体的循环农业效益还远不止于此。自2000亩果树和藤椒“喝”上猪粪水后,村集体公司就再没有买一斤化肥。仅此一项,一年下来,全村果树和藤椒仅化肥钱就要节约60万元,让乡村更靓、更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