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权”合一的城市管理探索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和人口增加,保障城市健康运行,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迫在眉睫。2017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理顺城市管理及执法体制、强化城市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城市执法行为等6个方面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任务,并明确成都、广元等7个城市作为试点。
早在2015年,中央编办批准成都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2016年3月,崇州市作为四川省确定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县(市),将涉及城管、规划、建设、国土等9个部门的执法职责和机构整合组建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运行两年,给当地百姓带来实惠。
聚焦
这是一次“常规”的例行检查。3月22日,崇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进入崇庆南路的一处建筑工地,依照事项清单逐一巡查结束后,通过便携式打印机将《现场勘验笔录》打印出来,被查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字。
这也是一次“非常规”的例行检查。三个人,一台车,不到一小时就检查完崇庆南路这处偌大的建筑工地,过去几个部门几次执法,现在由综合执法部门一次性行使,提高了效率,也方便了群众。
3月23日,在崇州召开的全省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会上,这种“非常规”的城管例行检查成为关注焦点。
A 权力整合
行权相对集中 效率大幅提升
在对崇庆南路建筑工地例行检查中,执法人员需要对逾20项事项进行巡查,包含:是否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住建领域16项;是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等水务领域3项;动工前是否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两项。
原本分散在住建、水务、国土、规划等四个部门的,需要动用4台车、12个人、分四批次才能完成的行政监督检查,综合执法部门一次就完成。
行权相对集中,是城管解决谁来执法的关键,也是我省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难点。
2017年12月1日,历时近两年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后,崇州市正式实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行政权力事项的相对集中,划转城市管理、住房建设、国土资源等9部门1876项行政权力事项。
与此同时,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462名执法人员也全部划转至崇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他们统一制服,配备手持执法记录仪,按照定格、定岗、定责的方式,肩负起属地巡查执法责任。
“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城管体制改革,我们首先在省级层面取得突破,再向下推行。”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初,在成立四川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以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处之后,省住建厅将省级层面行政处罚事项全部委托给省城管局实施,完成机构和职能的上层设计。
目前,这一改革正进入解决县区一级方案制定、机构设置等问题的攻坚阶段,相关市州将采取通报、约谈、督查手段,结合省住建厅月通报制度,共同推进城管执法体制完成“最后一公里”改革。
相关立法工作也在推进之中,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四川省城市管理条例》已列入今年我省人大立法调研工作,年底将形成调研成果报告,具备立法条件的市州也将同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立法。
B 服务百姓
践行“721”工作法 执法重心下沉
改革后的崇州市城市管理部门由原市城乡管理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而来,如何明确权责清单,树立城管部门全新形象?
3月23日,记者在崇州了解到,凡是进入执法现场的执法队员均配备了GPS定位仪器,执法人员必须按时限办理案件,按网格化落实责任,其行踪尽收主管部门眼底。
崇州制定了考勤、值班、日常管理考核办法,专项整治选择性执法、人情案等“微腐败”。同时制定详尽权责清单,将调整至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行政处罚权和强制权项目一一列出,防止“越界”。
前不久,崇州市民何先生投诉“晋康中路有餐馆排放大量油烟,严重影响小区居民”。不到半小时,综合行政执法一大队执法人员刘磊和同事就到达现场,半小时后,油烟排放餐馆得到治理,随后,执法部门对何先生进行回访反馈。
“最重要的是转变执法理念,从服务百姓的角度来执法。”崇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崇州正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不仅制度设计为民,在崇州市330余条主干道上,分布着一排排智慧路灯,除了照明,市民可通过路灯连接WIFI、应急充电、报警求助,这些路灯相互串联,还可搭建城市照明物联网,融入智慧城市管理。
通过环卫一体化PPP项目的实施,崇州从前端垃圾分类、道路综合保洁、垃圾收运到无害化处理,形成“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的链条模式,公厕保洁、道路清扫、广场修补无死角、无缝隙。
在建筑扬尘治理上,崇州建立大数据协同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用电子围栏实时监控工地PM数据、渣土车,自动报警派单,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C 城管“大脑”
打破部门信息孤岛 用科技再造执法流程
“呼叫二大队一中队立刻前往现场。”3月22日,接到崇州市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指挥中心指令后,执法队员随即赶到现场,手持执法终端并打开上传功能,进入被举报单位崇州市某网吧,此时指挥中心大屏幕即时呈现现场画面,执法程序正式开始。
“行权相对集中后,与原单位之间的职权划分、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关系、相互间的执法配合协调等,都关系到体制改革后能否取得实效。”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崇州市IPC枢纽大楼一楼大厅LED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个执法队伍的现场记录、人员动态、城市监测点信息等,在这个名为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里,住建、国土等市本级7个部门12套系统,包括审批数据、空间数据、法律法规数据、权力清单数据等汇集国家、省、市、县866万条执法数据被整合在了一起,堪称崇州城管“大脑”。
执法程序开始,崇州市城管执法队员手持终端对该网吧现场摄像并上传指挥中心,按巡查清单规定的12项巡查完成后,手持终端自动生成文书,把现场照片导入文书并选择提交建议处理方式,再用便携式打印机打印《现场勘验笔录》,由业主签字。
由业主签字的文书将经由手持终端上报中队长,中队长查看后作出处理决定,最后现场执法人员将巡查和处理结果向指挥中心汇报,至此执法全部完成,这一切将在“智慧服务平台”上全程显示并记录在案。
“智慧服务平台打破了部门信息孤岛,从业务驱动变为数据驱动,在体制改革完成后实现了流程再造。”崇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科技手段不仅解决了执法人员业务不熟、执法效率低等问题,也促进执法阳光高效,避免了选择性执法和错案漏案。
目前,崇州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配备了352台手持执法终端,城管、公安、水务等部门的1103个摄像探头也整合在了一起,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还和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相连,实现数字信息采集和城市治理“一张图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