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换个卖法黄笋成了“黄金笋”

  • |
  • |
发布时间:2018-05-23 15:1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阅读:

“王支书,再给我留20斤笋干,周末同朋友来普照山游玩时一起带回。”那你们要搞快点,今年是试生产,量有限……”5月15日,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党支部书记王彬告诉笔者,最近每天都要接到数10个购买笋干的电话,少则三两公斤,多的几十公斤,价格每公斤还要卖到120元。喜得王彬连连感叹说:“这鲜笋变笋干,硬是让不值钱的黄笋变成 ‘香饽饽’了。”
                                              建起加工    厂黄笋变笋干

    打古镇普照村,是纳溪区海拔最高的村,也是纳溪区10万亩竹海的重要区域,同时又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每年村民除了卖竹子,还要收割春笋中长不大的笋子,俗称黄笋。整个收割黄笋时间可持续一个月,仅此一项,人均就可增收几百元。但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们体力有限,加之黄笋收割后保质期仅有1—2天,老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黄笋烂在林子里。

“黄笋虽然价格低、保质期短,但若把黄笋变成笋干,就克服了保质期的问题,价格更是翻倍。”王彬告诉笔者,去年,村集体资产公司在专题研究壮大竹产业发展时,与会的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就提出了建竹笋加工厂让黄笋增收的建议。

于是,今年1月,普照村集体资产公司从外地引来一业主,共同出资30多万元购买了烘干设备,建起了纳溪区首个黄笋加工厂。由于是试生产,加工量有限,村集体公司每天只能加工普照村村民采挖的2吨鲜竹笋。而2吨鲜黄笋,可加工笋干200公斤。

据王彬介绍,普照村的竹笋加工厂虽然是试生产,但从今年3月上旬到4月上旬这1个月黄笋收割加工季节,加工厂就“吃”掉了60吨黄笋,共加工出6吨笋干,每公斤黄笋按公司收购价1.8元计算,今年黄笋就直接给普照村民带来了10万余元的经济收入,全村850余人均增收达1500元。

                                             展销+电商    笋干好抢手

如今,普照村的文化广场每天都要迎来不少自驾或包车前来赏景的游客。靠着国家2A景区这块招牌,山上郁郁葱葱的楠竹林和翠绿的满山茶叶,让一个个游人沉醉其间;而便民服务中心的“普照村特产店”里的笋干,因其原生态,更是受到游客们的青睐。部分游客吃了一次不过瘾,还留下村支书王彬的电话方便购买。

竹笋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由于普照村平均海拔都超过700米,竹笋生长环境无污染,品种优良,口感好,加工成笋干后存放期长,特产店的笋干就成为了游客的最爱。

除了特产店展销,普照村集体资产公司还依托纳溪区供销社的“赶场天”电商平台进行促销,让普照村的生态笋干走出大山。

王彬告诉笔者,今年加工出的6吨笋干按目前12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可实现笋干收入72万元,不仅一举拿回了厂房和生产设备投入和收购鲜笋、用水、用电及人工等生产成本,而且还有6万多元的净利,村集体公司与业主共分获3万余元。(李明星 周超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