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报: 村里土货有市场——四川泸州纳溪区上马镇团山村村民刘伦强生态养殖产品受青睐

  • |
  • |
发布时间:2018-05-28 11:22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阅读:

每天清晨6点,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团山村12组村民刘伦强都会在鸡鸣声中醒来。再过一个月,他的这批土鸡出栏后,将为他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

刘伦强今年44岁,2006年从事养殖并逐步扩大规模,走上了致富路。

刘伦强在电视上看到别人通过发展土鸡养殖致富的信息,便买了300余只土鸡饲养。深知创业不易的刘伦强,将鸡苗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看待,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疫等工作。半年后,300余只土鸡顺利出栏,刘伦强拿到了8000余元的利润,初次创业就尝到了甜头。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刘伦强饲养的第二批鸡因为气候等原因,死了一大半,亏损了1万多元。刘伦强意识到,养殖不能光凭满腔热情与干劲,必须懂技术,会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随后,刘伦强认真学习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后,刘伦强流转了80余亩森林,走上规模化养殖之路。

土鸡在宽阔的林子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饿了以山间小虫为主食,辅助喂些玉米、黄豆等粮食,同时,把白菜等蔬菜吊起来,让土鸡跳起来进食,土鸡运动量增加后,虽然重量有所减轻,但脂肪少了,肉质细腻,口感鲜美。

“利用金银花、车前草、板蓝根等中药,熬制中草药汤做了鸡的饮料,增加鸡的食欲,提高了鸡的免疫力。”刘伦强说。在80多亩森林里每年饲养10批土鸡,年出栏土鸡4000余只,由于投放比例小、放得开,所以土鸡的毛色黑亮、长势良好,成活率都在90%以上。

2012年,刘伦强又流转了20余亩土地修建鱼塘,采取水面养鸭,水下养鱼立体养殖方式,年出栏土鸭5000余只,成品鱼5000多斤,草鱼苗1万余尾。

炎热的夏天,刘伦强的养殖场里丝毫闻不到臭味。问其原因,刘伦强说,“他每天都要将鸡鸭粪便收集起来,送给附近的群众做肥料,即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减少了群众种植投入。”

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家产品质量过硬,如何推广也是个大学问,刘伦强说,养殖初期,告诉客户只喂玉米粒,饲养8个月出栏,大多数都半信半疑。为此,刘伦强承诺如果不是粮食鸡就少收一半费用,就这样口口相传,树起了较好的口碑。

“是不是喂粮食的土货,客户一口就能吃出来,只有坚持生态养殖之路,才能打开销路。”刘伦强说,在饲养过程中,他坚持只喂五谷杂粮,虽然成本提高了,利润少点,但留住了客户,解决了销路问题。

如今,刘伦强饲养的每批土鸡鸭还未到出栏时间,回头客就早早打电话或上门预订。

“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身边的人腰包都能鼓起来。” 刘伦强说。只要群众有需求,我都会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养殖技术,在刘伦强带动下,团山村有近10户群众从事土鸡养殖,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下一步,刘伦强将再流转20余亩森林发展养殖,结合村级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销售土货。(作者:王超明 陈学强 戚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