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 |
  • |
发布时间:2008-01-21 16:45 来源:纳溪区政府办 阅读:

(2008年1月16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区长 毛乐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政府组织和带领全区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区委“1234”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2.5亿元,同比增长1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2元,同比增加403元。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四大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积极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努力培育壮大化工、造纸、酿酒、物流四大支柱产业,工业主导地位明显提高。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2家,新增亿元企业3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8%,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化工产业后劲增强。集中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期596亩征地工作基本完成,火车站进站路、泸天化库站路全线贯通,九禾民燃、汇鑫能源等4家企业正式入驻。化工项目建设顺利,晋锋源煤业、三明洗煤厂建成投产,投资13亿元的泸天化煤制气项目破土动工,全年新建和引进金柚钛业、新源矿业等化工项目14个,总投资达18.7亿元。化工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5%。造纸产业实现突破。成功引进上市公司河南银鸽控股巨森纸业,成立四川银鸽竹浆纸业有限公司,新公司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全年产量达4.5万吨,同比增长55.2%,纳税2050万元,同比增长63.9%;圣峰纸业6万吨卫生纸一期工程基本建成。造纸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8293万元,同比增长54.6%。酿酒产业迅猛发展。纳江路酒业发展长廊、大渡口酒业发展集中区初具规模,全区涉酒企业达46家。华明酒业、巴蜀液酒业被评为
泸州酒业“小巨人”,“天赐良缘”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全年新建窖池620口,酒类企业实现白酒产量4.2万千升,同比增长38.5%,完成入库税金3272.6万元,同比增长81.8%。物流产业稳步推进。安达码头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川渝码头建设加快,青利码头开工建设,全年新增物流企业10家,物流企业总数达67家。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应对三峡限流和税收环境变化,全年实现税收4400万元,同比增长10%。
  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竹产业和生猪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大渡口镇民强村新农村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护国镇伏金村、天仙镇银罗村等4个新农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年投入建设资金847万元。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努力引导企业、基地、农户有机连接。全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全区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全年新发展翠园竹业等农村专合组织10个,新建林竹基地2.9万亩、茶叶0.3万亩、甜橙0.1万亩、桑园0.4万亩,产茧1.1万担,出栏生猪58.4万头,新建万头养猪场1个、规模种猪场21个。农村基础条件加快改善。渠坝大桥建设顺利,新乐镇国家级“金土地”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新建通村水泥路25.8 公里、通村公路85.9公里、农村客运站2个,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9条,红层找水打井2157口。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粮食产量达20.8万吨,同比增长0.7%。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有效防止生猪疫病扩散蔓延,全年畜牧业实现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28.2%。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劳动力转移输出14.9万人,人均劳务创收2161元。
  城乡商贸持续繁荣,第三产业活力增强。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金融生态不断改善,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金融机构发放各项贷款26.3亿元,同比增长38.3%。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加大房地产市场综合整顿,依法规范销售经营行为,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0.8亿元。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城区商业布局调整优化,永宁都市、阳光商城等城市商圈更加繁荣;“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全年验收合格农家店23家。旅游业发展加快。凤凰湖进入“发现中国新美景”四川地区前五强,天仙洞旅游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26.3%。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11%。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彰显新活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环境明显优化,“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坚持重点企业和项目“绿卡”制度,大力推行项目全程代理制,永嘉实业、康美莱等一批企业竣工投产,全年新增投资1050万元。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继续深化组团招商,围绕园区招商,依托优势产业招商,大力推行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异地招商。依托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大力引进酒类企业,全年引进超越彩印、顺达奇印务、宏图物流等15家企业入驻,入驻企业数全市第一。全年新引进区外项目119个,其中工业项目58个,亿元项目3个,5000万元项目8个,实际到位资金10.9亿元,同比增长121.1 %,增速居全市第一。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制成果进一步巩固。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改革与城市建设有机对接,原纳溪化工厂主要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协助企业安置职工346人;纳溪肉联厂等企业破产清算工作进展顺利,职工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马庙水库、小(一)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成功实现经营和管理分离。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镇财区管试点工作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扩面改革扎实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其它改革持续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全面完成,科学调减行政村62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狠抓财源建设,调整财源结构,强化税收征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7.3%。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全年实现财政支出4.7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大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发展投入,全年实现支出1.2亿元,同比增长30%。乡镇财力明显提升。加强财源建设,加大资金调度。全区镇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45万元,同比增长37%;化解乡镇债务1458万元。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
  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建设进一步规范。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城镇建设清理整顿,城镇开发更加规范有序。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世纪商厦、金地花园等工程全面竣工,消防特勤站加紧建设,冠山花园、西林文君苑等项目建设顺利。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亿元,竣工商品房面积12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更趋完善。高速公路连接线B段抓紧建设,人民路街道全面改造,紫阳大道隐患彻底整治。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00万元,同比增长50%。集镇建设力度加大。合面、护国、大渡口等集镇建设加快推进,马桥、利合等中心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投入城镇建设资金5820万元,村庄建设资金6446万元。全区城镇化水平达4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城镇管理明显加强。继续深化街道保洁权、绿化权经营,街道保洁力度加大,城市保持清洁卫生。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违规现象,依法治理非法营运行为,城市秩序更加规范。多渠道开展城市管理宣传,努力增强市民家园意识,市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卫成果进一步巩固。大力实施城市光亮工程。投入70万元对云溪大桥、云溪西路等主要街道路灯进行维护更新,全面完成河东大道路灯安装,城区主要街道亮灯率达100%,城市景观更加亮丽,城市形象明显提升。集镇管理积极推进。集镇长效管理机制日益健全,集镇面貌持续改善,大渡口镇成功创建为市级卫生小集镇。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加强滨江路等城市绿地保护,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1%。城市噪声综合整治加强。加大企业环保生产监管,坚决防止土纸生产死灰复燃,加强永宁河水质监测,继续保持永宁河出口断面三类水质。依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天仙镇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大渡口镇大垇村成功创建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四、惠民行动扎实推进,群众生活有了新改善
  惠民工程强力推进。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活动。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及时落实目标责任,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就业促进行动、最低生活保障行动等“省市十大惠民行动”扎实推进,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落实惠民行动专项资金6942 .7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2万人。
  群众切身利益得到较好维护。全力做好救灾工作,护国镇永江村、白节镇新桥村等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全年解决受灾群众住房653户。天化丽苑、万宝通达市场等城市建设遗留问题有序解决,336户购房户顺利入住。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显,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146件,挽回经济损失362万元。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775名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全部解决,督促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1051.9万元。依法实施上坝公正街陈旧危房、蓝色港湾违法拒迁房行政强制拆除,群众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群众生活有所改善。深入实施扶贫解困工程,新乐镇石银村、白节镇青风村等新村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全年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160户,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588人,改善低收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6702人,解决安全饮水8089人。新乐镇、棉花坡镇、护国镇敬老院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5.2%。积极推进以户为单位的“六个一”工程建设,全年新建沼气池2712口,引导农民改造住房24.8万平方米。认真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解决廉租房317户。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0693元,同比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2元,同比增长10.8%。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果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以扩面、征缴、清欠工作为重点,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达22000人、失业保险达8200人、医疗保险达19300人、工伤保险达7400人、生育保险达3600人。“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全年按时发放养老保险金4652万元。失地农民生活救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2474名2004年2月15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77.6万元、生活救助金51.2万元。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逐步扩面,城乡低保人数达18775人。
  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两全普九”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1200名贫困家庭寄宿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6403名贫困学生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成功引进民办英才外国语学校。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区”创建工作,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5%。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广播电视混合传输覆盖率达100%。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成功创建甲级村卫生站51个,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5%,全年为9.3万名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1095.5万元; “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冬季征兵任务超额完成,“双拥”工作扎实推进。成功创建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敬老模范区”复查。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发放政策性奖励2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3‰以内。高度重视村委会和社区建设,村和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3500元。外事侨台、统计、物价、区志、保密、档案、人防、民族宗教、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水平,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明显加大。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59件次;“12345”为民呼叫中心受理群众来电391件,办结率达100%。推行重大纠纷调处奖励补助制度,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32件。积极推进警务体制改革,新成立社区警务室7个,新招聘协警75人,投入98万元完成“天网工程”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省级平安区创建成功。全力搞好驻纳大中型企业服务工作,依法保障泸天化等企业重点工程顺利建设,主动配合火炬集团破产改制,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六、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
  民主法制稳步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14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五五”普法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村(居)民自治工作稳步推进。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群众工作中心、惠民帮扶中心挂牌成立,便民服务和社会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年完成行政审批事项36849件,即办率达85 %。切实加大作风整顿暨软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公务员管理,公务员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增强,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断完善目标考核管理体系,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廉政建设继续加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完善区长热线工作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优化纳溪门户网站,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断拓宽,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行重点工程跟踪审计,扎实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区上下直面挑战、奋力进取的一年,是全区人民抢抓机遇、攻坚破难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共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驻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区域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发展不足仍然是纳溪最大的问题。二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协调,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改善民生责任更为重大。三是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中的各种矛盾和遗留问题依然较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四是城市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功能亟待完善。五是部分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不够多,执行力有待加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以后工作中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推动纳溪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项目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区工作的总体取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招商引资为动力,坚持“1234”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纳溪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200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建议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做强做大四大产业。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化工、造纸、酿酒、物流四大支柱产业。继续做强化工产业。依托泸天化、火炬化工等驻纳大中型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促进化工企业有机对接。大力发展化工配套产业,逐步实现由天然气化工向煤化工、精细化工等新兴化工延伸,打造产业集群。引导嘉化燃气、巨宏化工等区属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增强配套协作能力,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新格局。力争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20%。积极做大造纸产业。按照竹、浆、纸一体化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充分发挥翠园竹业专合组织作用,千方百计扩大竹基地规模,努力保障银鸽纸业生产原料需求。推进银鸽纸业填平补齐扩能项目、9.5万吨/年漂白竹浆异地技改项目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努力打造西南最大制浆造纸基地。力争造纸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45%。发展壮大酿酒产业。引导华明酒业、八仙液酒业等企业建基地、扩规模,鼓励企业生产纯粮白酒,提升白酒质量,努力打造
泸州优质原酒生产基地。支持巴蜀液、康庆坊等企业扩能技改,提高白酒生产能力。加大资源整合,依托区内闲置资产和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大力发展白酒生产、包装及配套服务业。力争全年新建窖池500口,实现白酒产量5万千升。加速发展物流产业。依托铁路、公路、长江航道立体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努力培育第三方物流。研究出台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企业整合提升,高起点规划建设集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川渝码头、青利码头建设,引导安达集团启动二期码头工程,大力发展货运中转业,积极打造沿江货运集散中心。力争全年物流企业创税 3000万元以上。
  培育壮大中小企业。认真研究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建立中小企业保障体系和评价标准,制定落实成长规划,培育扶持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中小企业制度,努力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等问题,严格控制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检查评比活动,杜绝涉企乱收费、乱摊派等行为,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壮大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基金,争取贷款贴息专项基金支持,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发展担保业,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狠抓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兴乐食品袋装蔬菜加工、康美莱二期工程等技改项目协调服务,力争全年完成中小企业技改项目11个,完成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15%。加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引导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快祥飞丝绸保胶丝、林之鸟竹炭等科技项目建设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定位、建设和宣传,力争全年争创省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企业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企业经理职业化,努力打造一支新型企业家队伍。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4家,亿元企业3家。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围绕提升产业集聚力、资本吸引力和项目承载力,突出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模式,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整合各种资源,有效突破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加快完善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提高集中区建设水平,不断增强载体功能。完善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加快泸天化煤制气、银鸽纸业特种纸等项目建设,推动入驻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积极探索集中区建设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组建集中区管委会和投资公司,完成产业发展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力争年内完成集中区建设投资1.3亿元,新增入驻项目5个。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新上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污染源监管责任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工程,推广节能产品,培育发展一批清洁企业。加大落后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的治理淘汰力度,逐步实现资源和能源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6%,化学需氧量控制总量在5560吨以内。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以上,产量达20万吨以上。突出抓好竹子、生猪两大重点产业。加快竹基地建设,改善竹种品质,确保全年新发展竹林2万亩,新建竹林示范基地6000亩,改造低产林4万亩;落实生猪发展优惠政策,加强疫病防控,努力提高生猪质量,力争全年出栏生猪62万头,新建万头生猪养殖小区1个。继续加强茶叶、蚕桑、甜橙、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加强优势特色水稻、蔬菜、茶叶、高梁等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努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大农民转移输出力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力争全年劳务转移输出13.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7亿元以上。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银鸽纸业、凤羽茶业、祥飞丝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银鸽纸业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农村专合组织作用,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经营机制,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全年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建设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把物流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有机整合起来,加强现代物流服务,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力推行农业保险,继续实施生猪保险,加快实施以水稻、小麦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减轻动物疫病和自然灾害损失。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龙(车)石(岭)公路砼路面工程,力争新建通村水泥路30公里、通村公路57公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库整治,加大机电提灌设备维修改造,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力争全年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00台(套)。依托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以“六个一”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积极发展农村“一池三改”,力争全年新建沼气池2400口。
  完善长效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继续兑现“四项补贴”,促进农民政策性增收。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推进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财政贴息制度,加大金融机构与优势农产业、新农村建设有机对接,增加农业信贷投入;重点整合政府性农业项目,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推动产业示范带、示范村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
  (三)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强做大城市经济
  积极发展商贸金融业。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大云溪大桥核心商圈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引进商贸企业,增强商贸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市场相对集中发展,不断提升档次和管理水平。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改善金融环境,创新服务方式,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银企政合作。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强旅游项目设计包装,力争凤凰湖景区招商引资成功。整合区内旅游资源,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争创天仙洞AA级风景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实施,推进普照山、鼓楼山、白节温泉等景区有序开发,打造城郊生态旅游品牌,实现风景资源、文化内涵、美食特色有机融合,促进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依托城市规划修编,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加强房地产企业培育引进,提高项目开发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整顿,挖掘房地产消费潜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引导银行加大住房信贷投放,优化住房消费环境,提高群众购房能力。积极发展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业,改善住宅小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组团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突出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定向招商,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确保首届纳溪海峡两岸经贸洽谈会取得成功,打响“纳溪枇杷节”特色招商品牌,搭建招商引资新平台。完善招商机制,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积极开展镇与街道、镇街与部门、镇街与集中区联合招商,实行考核联动,利益共享,形成招商引资新合力。注重“大招商”与“招大商”相结合,集中优势资源、优良资产和优势产业吸引战略投资者,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坚持把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作为项目筛选的标准,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力争在引资规模、引资质量、项目层次上取得新突破。依托集中区和优势资源,围绕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推出一批项目,不断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把引进大项目与发展中小项目结合起来,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开展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境外招商活动,拓宽沟通联系渠道,更好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力争全年到位区外资金12.5亿元,同比增长15%。
  扩大外贸出口规模。积极协调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供应,鼓励锐佳陶瓷、祥飞丝绸等出口创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增加外贸出口额度;协助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为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合作创造条件。力争全年外贸出口达600万美元。
  二、着力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一)加快城镇开发,改善人居环境。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科学完成机场口片区规划,构筑城市发展新平台。坚持新区开发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千方百计启动纳溪化工厂、河东紫荆城、万盛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冠山花园、河西明苑等工程建设进度,全面完成西林文君苑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建商品房10 万平方米。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建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定向限价商品房、中高档商品房按比例协调开发新格局,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力争全年建成经济适用房8600平方米、定向限价商品房1.7万平方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争跑,启动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汇发广场主街改造。稳步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大渡口、合面等集镇建设,完善城镇建设规划,注重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打造特色小城镇。力争全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3亿元。
  (二)加强城镇管理,提升整体形象。继续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加大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不断巩固国卫成果。深入推进亮化、美化工程,加大街道路灯维护改造,切实提高云溪大桥、永宁河大桥等主要街道、路口光亮工程质量,加强重大节日布景工程建设,打造城市景观新亮点。健全城市绿化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滨江路等绿地管理,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力争城市人均绿化面积达24.1平方米。
  (三)推进城乡改革,激活发展动力。稳步推进镇、街道机构改革,依法界定区、镇、街道事权和职能。合理调整镇、街道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事业单位站所。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区、镇财权与事权关系,明确界定镇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和保障范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区对镇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借鉴“扩权强县区”先进经验,大胆探索加快乡镇发展政策措施。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四)壮大镇村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工业强镇、特色兴镇”,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镇街工业和特色产业。加大镇街招商引资力度,加速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进程,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合作、盘活资产等形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镇域经济繁荣和小城镇建设,培育发展农产品营销、特色美食、交通运输和农家休闲旅游等农村第三产业,振兴镇村经济。
  三、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统筹社会事业,促进协调发展。认真做好省市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高中教育管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力争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0%以上。继续加大科技工作力度,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运用。增加公益文化事业投入,加大民间文化挖掘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300 个。继续抓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创建示范镇卫生院3个,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执法监督。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综合治理人口出生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确保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加快村和社区建设。继续做好外事侨台、区志、保密、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防、统计、残疾人、老龄、气象等工作。
  (二)健全保障体系,夯实稳定基础。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办法。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城镇、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城市医疗大病救助300人以上,农村医疗大病救助3000人以上。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规,切实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解决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600人,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认真落实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生活救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民间资金兴办社会养老机构。
  (三)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提高群众工作中心服务水平,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依法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继续深入平安创建,加强治安重点地区集中整治。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有效治理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严格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继续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
  (二)提高服务效率,强化效能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推进软环境建设,重点抓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建设,强化效能评价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窗口行业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求真务实、崇尚实干,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健全以政府绩效为导向的目标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效能监察,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强化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三)加强廉政建设,保持优良政风。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抓住最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努力铲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重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惩治各类腐败分子,纯洁公务员队伍。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积极创建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机遇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重任激励我们新的斗志。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为纳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努力奋斗!为推进全面建设和谐纳溪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1234”发展思路:即区委提出的“坚持工业强区一个战略,依托园区和沿江沿路工业带两个平台,抓住产业转移、煤电化路港综合开发、川滇黔渝经济合作密切三大机遇,做大做强化工、造纸、酿酒、物流四大产业的‘1234’发展思路”。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即商务部提出的利民工程。主要内容是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3.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即企业实现每万元增加值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企业报告期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电、煤、焦煤、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等)转换为吨标准煤之和与报告期企业增加值总量之比。
  4.化学需氧量:即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5.“省市十大惠民行动”:即就业促进行动 、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教育资助行动、医疗保障行动、农村交通建设行动、饮水安全行动、农民工培训行动、农村安居工程、扶贫解困行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6.“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7.“两全普九”: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8.“六个一”:即一条石板路、一个硬化院坝、一个经济园、一口卫生井、一口沼气池、一口微水池。
  9.“四项补贴”:即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综合直补。
  10.“一池三改”:“一池”即沼气池,“三改”即改厕、改圈、改厨。
  11. 第三方物流:指外部组织利用现代化技术基础、经济关系和管理手段,为用户或最终消费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这种物流服务不仅是以营业性货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后勤保障、货运配载、仓库出租、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更是代表着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服务项目、经营方式等的一种新兴市场力量。
  12.“金土地“工程: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归并田土、平整土地、增厚土层、渠系配套、道路优化、开垦未利用耕地、修建中心村和聚居点、复垦宅基地等,增加土地有效面积,培肥地力,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生态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13.天网工程:即城市监控系统,是在城市主要路口、街道、治安复杂地区、党政机关、金融单位等要害部位设置监控摄像头,在110指挥中心设监控中心,对这些部位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提高出勤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4.“三同时”制度:即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为“三同时”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