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 |
  • |
发布时间:2009-03-03 16:54 来源:纳溪区政府办 阅读:

(2009年2月2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 长 毛乐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组织和带领全区人民,始终坚持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区委“1234”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动力,着力壮大四大产业,努力突破“三个尴尬”,全力克服雨雪冰冻和“5.12”地震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亿元,同比增长1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2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6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亿元,同比增长2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83元,同比增加576元。
  ——四大产业快速发展。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全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狠抓化工、造纸、酿酒、物流四大优势产业,推动区属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亿元企业4家,实现区属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同比增长38.5%,拉动GDP增长13.1个百分点,区属工业占属地工业的比重达44.7%,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化工产业持续发展。班达化工、晋锋源煤业等8家企业建成投产,泸天化煤制气、晋明煤业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化工产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造纸产业稳步发展。银鸽纸业本部扩能技改顺利实施,造纸节能、黑液碱回收等技改工程全面完工;圣峰纸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产品销售步入正轨。造纸产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20.6%。酿酒产业加快发展。纳江路酒业发展长廊初具规模,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入驻企业建设加快。巴蜀液五粮型技改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八仙液纯粮白酒生产线改造顺利完成,华明酒业4条灌装生产线建成投用,超越彩印、顺达奇印务等5家酒类关联企业投产见效,盛兴酒业成功落户。全区酒类企业新建窖池590口,实现白酒产量54077千升,同比增长29%,完成入库税金4478万元,同比增长36.8%。物流产业健康发展。青利码头开工建设,路海储运加紧场平,川渝码头完成征地,泸天化专用港口规划通过评审。全年新增物流企业20家,全区物流企业实现税收5285万元。
  ——项目带动成效凸现。精心策划编项目,依托资源招项目,创新机制抓项目,全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完成项目投资25.6亿元,同比增长63.7%,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4%。项目争跑效果显著。全年争取“金土地”工程、廉租住房等上级投资项目126个,完成投资1.15亿元。项目招商成效明显。全年引进赛德水泥等项目1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协议资金38.3亿元,到位资金24.8亿元,同比增长127.3%。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将投资分解到项目、责任落实到人头,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强化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泸天化煤制气870亩征地高效完成,纳叙铁路纳溪段全面完工,纳溪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全年开工项目45个,竣工项目35个。
  ——园区建设初具雏形。坚持功能定位、产业分区、布局合理、集聚发展的原则,全力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一区三园”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园区后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化工产业园完成场平10万平方米,地下管网一期工程顺利竣工,主排水涵洞、河西110KV变电站即将建成;浙江产业园场平工程全面启动,企业入驻条件日趋成熟。园区招商取得实效。化工产业园引进企业5家,其中亿元企业2家,入园企业达8家;浙江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6家,投资5000万元的盛众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成投产;大渡口临港产业园引进企业3家,引资盘活企业2家,入园企业达56家。全年“一区三园”引进企业16家、协议资金4.3亿元,占全区招商引资总额的11.2%,其中到位资金2.2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全区投资增长。
  ——农村经济稳步提升。粮食总产稳步提高。完成粮食播种51.5万亩,粮食总产达21.3万吨,同比增长3.9%。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全年新增竹基地5.5万亩,改造低产林4万亩,建成省、市竹林示范基地6000亩,实现竹产业总产值5.5 亿元;建成万头养猪场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全年出栏生猪62.08万头。特色产业基地巩固发展。全年新发展茶园3200亩,新增成片桑园3100亩,新发展甜橙1.2万亩。农村基础进一步夯实。渠坝渡改桥、客运站建成使用,龙(车)石(岭)公路硬化工程竣工通车;全年开工建设通村公路29条77.4公里,建成通村公路74.8公里;实施“金土地”工程3个,新增耕地6678.2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7万亩;投资3500万元改造农网高低压线1500公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沼气池3540口,实施“一池三改”3500户,红层找水打井8985口,新改建集中供水工程10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2万人;天仙银罗村、兴长村省级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成功完成,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扩权强镇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市场更加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建成示范加盟店26家,“家电下乡”活动全年完成家电销售1140万元,兑现补贴147万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22个,带动增收4610万元;惠农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兑现粮食直补等资金3364万元;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劳务输出收入9.9亿元。
  ——城乡建设全力推进。成功争取市政府下放部分国土管理事权,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全年办理土地出让9365亩,推动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全力推进城市规划修编,城市新增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冠山花园A区等项目顺利峻工,汇发山水名都等项目主体完成,科洋凤凰城等项目建设启动,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7亿元,开工建设商品房1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人民路改造全面完成,高速公路连接线B段竣工通车;全年市政设施建设投入790万元,同比增长50%。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双创”工作扎实推进,城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2.7%;城市噪声综合整治全面加强,企业环保生产监管力度加大,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镇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投入镇村建设资金1.2亿元,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全区城镇化率达49.4%。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年划拨资金1.34亿元,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等“八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直接受益群众达62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48人,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613人,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6138人,解决超龄人员补投保1628人;新建廉租房230套、限价商品房204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职教攻坚全面启动,成功通过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新农合参合率达90.9%,全年为参合群众报销医疗费2279万元;新建区妇幼保健院即将投入使用,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拆除重建加紧进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投用,广播电视“村村通”顺利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科普基地通过验收,科技富民行动列入省级试点。应急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和“5.12”地震灾害,落实救灾资金1325万元,组织捐款捐物420余万元,灾后重建和对口支援顺利推进;妥善处理“婴幼儿奶粉事件”,成功处置贵阳“12.4”较大交通事故。平安纳溪建设扎实推进。消防特勤站修建完成,“三基”工程建设投入资金780万元,“天网工程”新增监控点48个,治安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01件次,“12345”市长热线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均达100%,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32件,维护了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双拥”共建、司法行政、外事侨台、人口计生、统计、人才、气象、物价、区志、保密、档案、人防、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政府建设深入扎实。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深入实施,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政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0.4万件,现场办结率达90.1%,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9.8%。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17件,政协委员提案151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持续扩面,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明显提高。廉洁建设深入开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大力加强源头反腐,严厉查处行政机关人员失职、渎职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救灾款物、扶贫资金、国家拉动内需等专项资金监管,加大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形势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群策群力、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全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纳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困难。一是金融危机对我区工业和重点项目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投资不到位,企业运转困难。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发展资金缺乏。三是影响稳定的因素还很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仍然十分重大。四是城市建设步伐还不够快,城乡环境还需加强整治。五是部分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不够多,执行力有待加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通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来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建议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巨大挑战和难得机遇并存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我区经济受到的冲击也将明显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将更加严峻,农民持续增收将更加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但机遇大于挑战,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调整结构、确保增长的政策,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措施,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更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坚信,只要抢抓机遇,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招商引资为动力,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1234”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纳溪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建议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2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6‰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力发展四大产业,壮大区域工业实力
  全力壮大四大产业。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全力以赴发展四大产业,确保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9亿元,同比增长20%。做强化工产业。强化“服务泸天化,依托泸天化,与泸天化共发展”理念,围绕泸天化上下游产品,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煤化工和新型能源,加快延伸化工产业链,逐步发展产业集群。全力支持泸天化煤制气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区属化工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23%。做大造纸产业。围绕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竹浆造纸基地目标,加强生产原料保障,引导银鸽纸业、圣峰纸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力争造纸产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12.5%。做优酿酒产业。加快大渡口酒业发展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华明酒业、巴蜀液酒业等企业扩规模、创品牌,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引进包材、仓储物流等酒类关联配套产业,不断增强白酒产业发展后劲。力争酿酒产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22%。做活物流产业。进一步服务好青利、川渝等码头建设,围绕火车站和沿江码头,大力发展仓储、运输服务业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打造沿江货运集散中心,确保全年物流业创税4500万元以上。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牢固树立与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理念,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全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全面贯彻落实工业止滑回升政策措施,加大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加强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完善金融机构评议考核机制,强化银政企联席合作,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矛盾。积极争取各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建立领导联系重点困难企业制度,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严厉查处欺商扰企行为,让所有企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放心做大。
  二、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突出抓好对上项目争取。围绕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投资重点,加快编制一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生产项目,力争将黄桷坝水利工程、3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土地整理等项目挤入国家、省、市“盘子”,夯实纳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包装推出一批化工、造纸、酿酒、物流和城乡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力争5000吨酱香型曲酒技改、上坝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纳入上级资金支持计划,为纳溪持续发展储备后劲,力争全年国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
全力做好对外项目招商。积极参与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扩大招商规模和影响力。加大四大产业招商力度,加快房地产业、城市商贸招商步伐,增强土地流转、农业设施建设招商意识,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优势项目。强化考核激励机制,树立全民招商意识,拓展招商引资方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00个,到位资金27亿元,同比增长10%。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导向作用,通过强有力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步莱特、路海储运等20个在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保障泸渝高速、纳黔高速、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等26个开工项目顺利推进,力争赛德水泥、新东方农化等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全年实现重点项目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37.6%。
  三、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用活园区建设融资政策,引进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加快推进“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和项目承载力。加快完善化工产业园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确保河西110KV变电站建成投用,保障入园企业建设生产需要;抓好浙江产业园场平和道路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企业入驻条件;加快大渡口临港产业园110KV变电站建设,保障园区电力供应。力争全年完成“一区三园”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完成新征土地1500亩,新建园区道路3.8公里、地下管网1.21公里,供电线路30公里,完成场平80.1万平方米。
  加强园区项目引进建设。加强园区项目包装宣传,积极参加各类重点工业园区项目推介会,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及成渝产业转移。加大意向性项目跟踪力度,落实园区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吸引新项目入驻园区,扩大园区产业规模。强化化工产业园签约企业协调服务,加快入园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抓好浙江产业园项目招商,扩大机械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规模;加大大渡口临港产业园现有项目服务,加快港口码头建设。力争全年“一区三园”新引进项目7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6.9亿元,建成投产项目8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
  积极争创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抓住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机遇,全力推动争创省级工业园区的各项基础工作。积极争取省政府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完善园区公司化运作模式,全力加快园区建设,力争将化工园区列入省上“1525”工程。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面完成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总产达22.6万吨。巩固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突出林竹、生猪发展,引进推广优质竹种,坚持龙头带动和林区道路建设改造,努力加快竹基地建设;加快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大优质猪种推广,推进生猪改良,积极发展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力争全年新建竹林基地5万亩,改造低产竹林4万亩;出栏生猪66万头。全力扩大茶叶、蚕桑、甜橙等基地规模,力争全年推广种植杂交高梁3万亩;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扩大蔬菜基地种植规模,稳定家禽出栏数量,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年巩固和新建“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打造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村专合组织2个。
  抓好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坚持“农民为主、项目投入、政府扶持”的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力争全年新建通村公路30公里。积极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确保全年开通农村公交客运线路8条,建成农村客运站2个。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争取黄桷坝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力争完成工农、手扒岩等3座病险水库整治,新建渠系5公里,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00台(套),新增控灌面积5000亩。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垦复整理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力争全年完成土地开发整理3000亩、中低产田改造3.2万亩。积极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万人,增加农村沼气池投入,全年完成沼气池建设3800口,投入农村电网改造资金1600万元。
  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镇,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建立土地经营流转平台,引导业主以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合理流转,逐步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完善林权流转交易机制,推动林业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保险支持,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努力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
  五、推进城市经营建设,提升城乡整体形象
  加快城市向东发展。围绕打造生态园林新城区,全力争取将倒流河片区纳入
泸州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动倒流河片区道路网络、园林景观、公共设施等专项规划,全力争取蓝(田)安(富)路城市干道改造延伸到纳溪,为城市建设向五顶山、倒流河方向推进创造条件。加大土地经营,搞好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利用,强化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招商,加快实施疏港路南侧土地整理项目,推动城市向东发展。
  推进城市建设改造。引导业主加快房地产项目开发,积极开展宏达市场、江洋村等改造项目招商,推进科洋凤凰城、化工厂等旧城改造进度,加快河西大道、紫阳大道两则房地产开发,完成冠山花园、紫荆城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竣工10万平方米。突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启动城市花园至汇通百货城市干道、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机制,努力实现村镇建设用地新突破。完善城镇建设规划修编,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集镇开发步伐,全年完成镇村建设投资1.5亿元。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切实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城管激励机制,完善城市长效管理。规范城市建设秩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坚持综合执法,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加大城乡结合部、偏街小巷、沿江沿河环境卫生整治,确保国卫复检成功。加强街道、路灯维护,规范户外广告,重点整治占道经营、农贸市场秩序,全力提升城市形象。积极开展城市“双创”工作。加快城市生态隔离绿地建设,开展建成区“立体绿化”,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确保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监测,严格考核问责,全年GDP综合能耗下降3.8%;加大工业治污力度,狠抓农业面源污染,确保“三大主要污染物”控制在标准排放范围内。
  六、着力关注民生民心,全力发展社会事业
  扎实推进民生民心工程。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增加财政投入,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办成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全年竣工城市保障性住房1万平方米,妥善安置城市住房困难户200户;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60户,积极安置地质避险搬迁户,全面完成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八大民生工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扶贫开发,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500人,改善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5000人;加强养老保险、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建设,保障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力争年内建成100个床位的社会救助福利中心1所,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2个。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规范并加强就业培训,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就业,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解决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2600人。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职教攻坚,完成江南职中实训大楼建设,确保省教育督导评估顺利通过。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重建进程,完成区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巩固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卫生服务水平,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加快镇村综合文化阵地、村级体育场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镇村广播站(室)建设,促进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深入开展生育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违法生育反弹势头,优化计生综合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抓好外事侨台、统计、新闻、人才、气象、区志、保密、档案、人防、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
  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纳溪建设。抓好新一轮“省级平安区”创建工作,加强社区警务室和“天网工程”建设,巩固“三基”工程建设成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大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各类重大事故发生。继续推行“领导包案”和领导下访接访制度,健全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深入推进“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继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强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稳定。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七、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启动新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切实将公共管理服务项目纳入政务中心管理,确保实现“两集中、两到位”。深入落实“三项制度”,不断创新审批运行方式,全面开展并联审批,着力打造政务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延伸政务服务,整合各镇政务服务资源,加快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加快设立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积极推行为民办事代理制。全面推行政府绩效评估,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努力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增强政府公信力。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不断完善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集体决策等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和平台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透明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梗阻”问题。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规范行政行为,切实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全力打造廉洁政府。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正确运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加强重要部门、重点项目、重大资金的审计监督,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必追究。
  各位代表!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民生并重,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爬坡上行,努力开创纳溪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四个四”发展战略:由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即:突出抓好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四大产业”;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纳溪化工园区、长江机械工业园区、川渝合作泸州临港示范区“四大园区”;建设纳黔高速公路、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四大通道”;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组织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四大中心”。
  2.“三个尴尬”:由市委书记朱以庄参加我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时提出,即:纳溪行政区划为区,但既没有享受到区的待遇,也没有享受到县的待遇;纳溪城区为
泸州城市组成区的一部分,但建设水平还没有从镇,即安富镇的建设发展到区的水平,城市建设比较落后;西部化工园区就在纳溪,但是纳溪的工业特别是区属工业还比较薄弱。
  3.“一区三园”:“一区”即纳溪工业集中发展区,“三园“即化工产业园、浙江产业园、大渡口临港产业园。
  4.“金土地”工程: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归并田土、平整土地、增厚土层、渠系配套、道路优化、开垦未利用耕地、修建中心村和聚居点、复垦宅基地等,增加土地有效面积,培肥地力,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生态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即商务部提出实施的,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6.“家电下乡”活动: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增强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
  7.“八大民生工程”:即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八项民生工程”。
  8.“三基”工程:即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抓基层”指的是以派出所、刑警队、交警队等公安基层所队为重点,从政策、制度、机制上,从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切实向基层一线倾斜,实现公安工作重心下移、保障下倾、警力下沉,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打基础”指的是紧紧抓住人口管理、信息化应用和创新警务机制三个环节,全面带动各项公安基础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控得住,实现对违法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和有效防范;“苦练基本功”指的是每一名民警都要以应知会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能为重点,立足本职、勤学苦练,具备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础水平。
  9.“天网工程”:即城市监控系统,是在城市主要路口、街道、治安复杂地区、党政机关、金融单位等要害部位设置监控摄像头,在110指挥中心设监控中心,对这些部位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提高出勤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0.第三方物流:指外部组织利用现代化技术基础、经济关系和管理手段,为用户或最终消费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11.“1525”工程:由省委、省政府提出,即:到2012年,争取在全省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个、超过500亿元的5个、超过100亿元的25个。
  12.三大主要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
  13.“两集中、两到位”: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将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相对集中,内设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14.“三项制度”:指机关效能建设的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