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区委“13531”发展战略为引领,全面落实“三个三”要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取得了新的成就。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18.2亿元,同比(2013年,下同)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3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7.2亿元,同口径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1亿元,同比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8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0393元、26187元,同比增长11%、10%。
一、在联动发展中提品质,城乡统筹全面加快
城市建设起步变样。抢抓泸州建设“两江新城”契机,充分借鉴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金镶玉”模式,启动泸州长江湿地新城建设,加快融入泸州核心城区。组建泸州长江湿地新城管委会,初步完成新城概念性规划。开展新城项目攻坚,麒麟组团滨江路及景观带道路基本建成,大梯步后续工程加紧实施;蓝安大道、汽车城广场绿化升级改造全面完成;“二环路”纳溪段、倒流河北部核心区道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城市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改善老城整体面貌,上坝、农机局等8个旧城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实施,恒正紫阳首座、凯阁庄园等6个项目建成竣工,城区新建房屋13万平方米;完成城区道路“白加黑”、夜景光亮工程升级改造,云溪东路人行天桥即将竣工投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开展户外广告、洗修车场等专项整治行动。启动第六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园城联动提速提质。围绕城市新区建设,把园区作为城乡统筹的联结纽带,推动园区上档升级。规划建设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纳溪临港产业园区。完善《泸州化工园区总体及产业发展规划》,新引进银鼎建材、田园乐冻库等项目,成功创建“四川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建成精品桂花博览园2000亩、优质水果园1000亩,启动纳弥路升级改造前期工作。服务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飞地”企业,宏图物流正式取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同意函,成为全市首家在新三板获准挂牌的民营企业;双鑫印务高端印刷技改项目全面建成。
集镇特色逐步彰显。支持小城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底部基础进一步夯实。大渡口镇推进白酒酿造、休闲旅游、现代农业联动发展,成功列入“全国重点镇”。护国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跻身“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白节“温泉休闲镇”形成以云溪温泉为核心,大旺竹海、三华山风景区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列入“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合面“天人共育?教育名镇”商标申报注册,“四川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启动创建。天仙镇成功创建“特色景观名镇”。上马“麒麟水镇”仙人岩瀑布、永宁河景观长廊建成投用。丰乐龙车棉花坡“中国香海桂花公园”、打古“手功苕粉之乡”等各具特色,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壮大发展实力。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全面加强,实现耕地保有量58.4万亩,完成粮食总产量21.3万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护国柚荣获“四川果王子(柚类)”金奖,发展面积突破7万亩;“乐道子”林下鸡、鸡蛋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认证;“普照山”手功苕粉、“竹旺”麻竹笋等12个农产品亮相四川暨泸州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按照“一点、一线、一片、一龙头”要求,启动以新乐三江现代农业观光科技示范园、宜泸渝高速沿线、大渡口民强水果基地为核心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龙车塘口、渠坝双新、天仙百花等10个特色新村基本建成,打古古纯获评“中国传统村落”。410.7公里农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渠道87公里,整治山坪塘353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0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1万人。实施6个整村连片扶贫项目,全区扶贫减困6894人。新发展农业企业12家、农民专合组织16个。
二、在转型升级中调结构,产业实力稳步提升
500亿化工产业稳中有进。认真贯彻全市深化化工产业发展决策部署,按照“绿色环保、循环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泸天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15万吨硝基系列复合肥、10万吨车用尿素等项目投入试运行。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一期)项目列入全省高端成长型产业项目,设备主体逐步安装,配套设施同步建设。美科制药GMP技改项目全面投产,东方农化新型农药技改项目基本竣工,新火炬“氧18”项目启动前期工作。预计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完成产值27.4亿元,化工园区实现产值150亿元。
200亿白酒产业加快发展。以“中国酒镇?酒庄”建设为抓手,推动白酒产业传统酿造向“三化带三农”示范发展。“花田酒地”全面开放,清溪沟漂流成功招商。中国白酒1号庄园——龙洄酒庄建成营业,顺利举办“中国国际白酒酒庄联盟成立大会”、“世界金牌酒庄庄主论坛”。中国白酒展示中心、儒法堂乾玺酒庄等初具形象;纳贡酒庄、顺成和酒庄等加快建设;新引进酒庄项目18个。“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清溪酒谷”、“清溪农庄”等商标成功注册。完成老火炬清溪沟片区5家企业回购搬迁。活之酿酒业扩能技改项目基本完工,活竹酒及其酿制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天府酒业新培育为市级酒类“小巨人”企业。预计完成白酒产量12.9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100亿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抓好精品景区打造,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别具特色、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天仙硐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与黄荆老林、兴文石海等景区共同建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合作联盟。凤凰湖一期工程商业街完成打造,云溪温泉农业观光、温泉商务等五大核心区初具形象,欢乐派海滩公园启动建设,上马洞沟河漂流、龙车鼓楼山等景区成功招商。举办“首届‘四川果王子’(柚类)评选总决赛暨护国柚生态旅游节”、“中国最美古村落?天仙硐系列文化旅游”等节庆活动;纳溪旅游在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宣传推广。丰乐镇和上马镇黄桷坝村等5镇10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全年接待游客3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亿元。
100亿林业产业巩固提升。依托生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林业,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称号。新建林竹基地9.4万亩,其中以桢楠、香樟、红豆杉等为主的珍稀林木基地2.4万亩;完成红花油茶基地种植1000亩;新发展“林下鸡”养殖基地4个,实现林地综合开发利用产值10亿元。“泸州林产业高科技园区”启动规划,“蜀南名优珍稀树木研究所”基本建成。四川银鸽5万吨竹纤维项目正式投产;德森炭业活性炭项目建成投运。完成林业总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7.5%。
100亿茶产业优势凸显。坚持“品质、品牌、品味”发展思路,提升特早茶核心竞争力。新发展茶园4.6万亩,特早茶累计发展面积25.6万亩。成功创建“中国名茶之乡”,跻身“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区)”和“全省茶产业十强县(区)”;“纳溪特早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注册,入选“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顺利承办“中国?四川第二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川南雀舌”手工制茶工艺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雾香片”荣获“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瀚源”茶连续12次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开展“泸州茶产业科技园区”规划;新引进凤岭茶叶等加工企业。实现茶业综合产值20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2500元。
三、在突破瓶颈中夯基础,重点建设高效实施
项目落地见效。优化项目建设“六个一”工作机制,抓工期、抢进度、出形象。实施重点项目135个,完成投资1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2%。黄桷坝水利工程枢纽大坝基本完工,渠系工程加快建设。西南节能产业城1—6号厂房全面竣工。粮食仓储物流中心主体工程顺利封顶。泸州驾考中心(二期)、荣丰饲料等29个项目全面建成,康庆坊白酒包装生产线技改、上马防洪堤(二期)等97个项目进展顺利,石龙岩码头、渡改桥等项目启动招商。
争取实现突破。列入《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梳理上报国道G546等101个重大项目争取上级支持。纳入“第六批(2014—2016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县(区)”、“全省首批定向财力转移支付改革试点县(区)”。长江干(支)堤防工程列入国家投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玉水水库列入水利部长江流域治理“十三五”规划;1140亩废弃工矿复垦项目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到位上级补助资金14.7亿元,同比增长10%。
保障更加有力。竣工土地“双挂钩”项目2个、土地整理项目9个,分别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487亩、耕地面积5700亩。接受国家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完成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营改增”扩围试点有序推进;在全省同级别区县中率先发行企业债券;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6.3亿元。加快完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加快建设,江津至纳溪输气管道基本建成,新乐长安220千伏变电站完成扩建,“沃宽天下”信息化项目竣工投用。
四、在深化改革中聚活力,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重点改革深入实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调减为23个,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完善镇(街道)财税体制调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事项124项,调整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5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登记颁证顺利开展,全省首批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有序推进,累计发放贷款6160万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严格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医保医师服务管理、住院代表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强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实行城市建设“招、建、管”和城市管理“管、监、评”分离,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变更审批程序和建设项目管理。
开放合作持续加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团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招商活动。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组织参与泸州“两江新城”推介会,包装推介麒麟综合体等重大项目7个。全年签约项目170个,其中重庆“绿满家”肉牛养殖、路德生物环保酒糟综合利用等5亿元以上项目6个;到位市外资金112亿元,同比增长7.6%。
品牌打造再上台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上档升级。国家茶叶栽培与茶庄经营、国家“林下鸡”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初步验收,荣获“四川省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县)”称号。杉树湾禽业、民亿蚕桑创建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泸天化”尿素获评“中国驰名商标”,“乐道子”林下鸡、“川泸”机械、“天府”酒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云溪牌”打印纸、牛皮纸和“顺记烧坊”被评为“四川名牌”;“源高牌”大米和鸡蛋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工程。“小农水”建设在全省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白节河龙滩场、高洞场防洪治理完成主体工程。渠坝、合面等6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基本竣工,15个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地表水标准。生物发电厂加快建设,永宁河截污干管工程启动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停泸天化2台火电机组和班达化工、黄桷坝纸厂等“三高”企业。天仙镇、龙车镇创建为“省级生态镇”,棉花坡伏龙村等7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启动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低碳社区创建,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普遍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前期工作。
五、在改善民生中促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见实效。全区教育、社保、医疗、农林水等民生八大类支出实现16.6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76%。创建全市首个“返乡人员创业孵化园”,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五项社会保险”覆盖53.3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99.8%。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区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建成,渠坝“泸州融汇?故里情源”养老项目列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80套,改造棚户区住房2108套、农村危房1065户。治理地灾隐患8处,实施避险搬迁194户,地质灾害实现零伤亡。新开通城镇公交线路3条、农村小客运线路14条;新改建农村联网公路14公里、通村水泥路102公里。完成34个行政村“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和4家菜篮子便民店建设。
社会事业上台阶。顺利完成区划调整,东升街道挂牌成立。“四育合一”教育模式深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河东幼儿园新园建成开园,新乐中心校动工建设。教培中心科研课题获省政府一等奖。应届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完成市下达计划的206.7%,连续三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市中医院城南分院启动建设,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完成标准化打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城乡全覆盖,批准“单独二孩”申请453例。扎实推进基层食品药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全年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创新开展“文化走基层?服务众乡亲”系列文化活动;首个“省级民歌研发基地”落户纳溪,龙车镇被命名为“四川省杂技之乡”;电视连续剧《第一纵队》完成拍摄和后期制作;山歌《薅海椒》参加“首届中国宣威山歌展演”荣获银奖,“纳溪蝴蝶画”作为全市唯一代表作参展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13件作品获市政府第四届优秀文艺作品奖。成功创建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外事侨台、新闻、人才、气象、物价、区志、保密、人防、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平安稳定有保障。创新实施“全域网格化”管理。试点建成上坝“数字化”社区,顺江街、人民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建立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完成镇(街道)安全监管体制调整;严格落实“四个必管”安全生产责任,集中开展“七打七治”等专项行动,完成重大安全隐患整改55处,新建公路防撞墙和波形护栏205公里,力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打古镇、安富街道建设“省级安全社区”通过验收。规范应急管理,组织开展道路交通、防汛抢险、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成功处置东风标致4S店涉稳等突发应急事件。集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暨社会治安专项整治,社会治安状况稳定好转。完善“大调解”体系,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确保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APEC峰会等重要时期、敏感节点社会稳定。
六、在实践活动中转作风,政府建设持续加强
群教活动扎实开展。按照区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部署,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四风”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确保应改必改、应改尽改。开展“9+X”等维护群众权益专项治理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制度规定问题60件,清理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81人;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强化“文山会海”等治理,区政府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同比下降14.6%、18%;开展违规购置和使用车辆清理,整改办公用房1608平方米。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坚持依法治区,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成立法律顾问团和行政复议委员会;开展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听证6次,案件审结率100%;大力实施法律援助,384名农民工跨省讨薪维权案件历经四年圆满解决;获评“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严格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食品安全监管、国土管理工作接受区人大评议。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重大决策征求人大、政协和党派、人民团体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97件,政协委员提案130件,满意率100%。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落实“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启动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优化并联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全年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13.1万件,实现提前办结率、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四个100%”。深入实施“三项制度”,开展“三不”、“慵懒散浮拖软”等问题专项整治;创新重点岗位监督评价方式,开通“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有序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政府文件、重大决策等信息4219条;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实现办件3961件,“12345”市长热线受理群众有效来电701件,网络问政办结率100%,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有效提升。
廉政建设加大力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厉查处“护国名城”等违法违纪案件。集中开展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治理乱发钱物,重点解决收送红包礼金、“打干亲”和赌博等问题。充分发挥监察、审计职能,确保权力在有效制约和监督下规范运行、廉洁运行。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严峻形势的冲击,启动了深化改革的征程,保持了爬坡上行的努力,取得了夯实基础的成效。成绩里,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关注、参与纳溪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驻纳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纵观当前宏观形势,对照各项工作要求,我们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增长动力不足,仍是纳溪加快发展的根本问题;重大项目缺乏、要素制约加大,仍是纳溪突破发展的重要瓶颈;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城乡发展尚不均衡,仍是纳溪永续发展的突出矛盾;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服务效率还需提升,仍是建设现代政府的主要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理性思考,全面把握,努力破解。
2015年工作计划
各位代表: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全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重点培育川南经济区等三大新兴增长极,全市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我们将在产业转型上争取更大扶持、城市发展上拓展更广空间、项目建设上赢得更多倾斜、民生改善上实现更好保障。我们要把握住新常态,抢抓好新机遇,主动有新作为,树立纳溪自信,谋求纳溪自强,创造纳溪自豪!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顺应改革、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努力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强治理,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质,确保产业转型有新的举措、城市建设有新的突破、项目攻坚有新的成效,为“产业基地、秀美纳溪”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计划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一、紧扣转型主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产业质量年”为主题,坚持把最优资源配置到最好产业,优化结构调整,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传统化工提速转型。把握现代化工新趋势、新动向,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市场竞争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老百姓认可的化工产业。依托泸天化拥有的先进技术,发展多元复合肥、增值尿素等化工新产品,推进碳氢互补甲醇、10万吨农用硝酸铵钙等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加快新火炬“氧18”项目进度,力争启动3万吨超轻水(一期)项目;力争东方农化年产2200吨新型农药原药技改项目全面投产。依托原料结构调整项目,探索煤制气与天然气联产新生产模式,打造“煤—合成气—甲醇—烯烃(聚烯烃)—化工新材料”新型煤化工产业链,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优势白酒提质升位。以“中国酒镇?酒庄”建设为核心,引导酒类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拓展销售市场,促进白酒产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优化。启动“花田酒地”二期清溪沟漂流、热气球、骑游等项目建设,完善景区功能业态,力争启动大规模酿酒区建设。加快酒庄建设进度,力争完成天府、酿乡、顺成和、花间邀月等酒庄主体工程,确保纳贡、致帛、中国白酒展示中心等4个酒庄建成投用。创新酒庄市场化招商模式,采取“股权众筹”、“基金+信托+互联众筹”等方式,力争新引进并启动建设酒庄项目10个。扎实开展标准化创建,确保“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同步推进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火炬片区企业资产回购移交、旧厂房改造等工作进度。完成华明酒业小曲清香技改等一批酒类项目,增强酒业发展竞争力。
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围绕打造“四川省旅游强区”目标,完善服务功能、培育景区业态、彰显品质内涵,加快旅游全域化进程。继续加强天仙硐AAAA级景区提升打造,规范景区管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加快云溪温泉建设进度,做好市场推广,力争10月全面投入运营。实施凤凰湖景区度假酒店主体工程、休闲养生社区等项目,确保年内初具形象。确保欢乐派海滩公园顺利建设并实现开门迎客。启动创建大旺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立足泸州长江湿地公园、护国战争纪念馆和大型化工、环保企业,发展城市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依托香海桂花公园、幸福三江、洞沟河漂流等景点,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做好项目包装招商,加强整体宣传营销,提升纳溪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旅游为重点,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养老等现代服务业。
推进现代农业提效扩面。突出林业生态化、产业化、旅游化、科技化发展,全面提升综合效益,努力争创“全国林业产业20强县(区)”。大力发展生态种植、林下养殖业,力争新建竹基地1万亩、珍稀树木基地2.1万亩。正式启动“泸州林产业高科技园区”建设;推动四川银鸽特种溶解浆制造研发、邦博纸业生活用纸后加工包装等项目投产见效,不断延伸造纸等深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特早茶“生态、有机”优势,打造从育苗、种植、加工、品牌、市场到深度综合利用的茶叶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特早茶第一大县(区)”。启动“泸州茶产业科技园区”建设,建成瀚源、凤岭等特早茶庄,举办“中国?四川第三届茶叶开采活动周”活动。
二、紧扣变样目标,推动城乡统筹扩面提质
以泸州长江湿地新城建设为核心,统筹老城、园区、城镇融合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高位推动建新城。按照“一带、一廊、四组团”的总体布局,积极推进泸州长江湿地新城建设,打造中西部地区以城市湿地为特色的产业分工合作、生活宜居休闲、功能复合互补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生态型新型城镇化的标杆和典范。拓骨架。围绕项目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泸州高铁南站规划工作,力争长江八桥、纳溪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盘子”,促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塑形象。以长江自然生态带、倒流河生态廊道为基础,启动长江湿地公园(一期)建设,完善麒麟组团滨江路、大梯步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打造“亲水绿色”城市新景观;推进市中医院城南分院等公益项目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品质。以湿地新城为核心,完善城市综合体和业态规划,实现产城互动。
提升品质改老城。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建设畅通宜居城区。推进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加快上坝、七化建等在建项目进度,启动皮化厂、麻柳沱项目建设;力争永宁河畔、建设街等项目实现竣工,新建房屋10万平方米。实施“缓堵保畅”工程,确保招呼站至河东大道、上坝棚户区道路全面建成。完善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加快城区增亮工程及路灯全覆盖工程建设,启动百梯、紫阳大道棉花坡中学路口人行天桥建设,完成河西滨江路等维修改造,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整体形象。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开展环境质量提升、扬尘污染及夜市治理等专项行动,确保顺利通过第六次国卫复审。
优化布局推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城市转型步伐。完善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纳溪临港产业园区规划,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启动安全环保节能产业园规划建设,突出安全、环保、节能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产业方向,配套发展以石龙岩码头为核心的功能型物流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布局以泸天化、煤气化为中心的泸州化工园区,继续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创建进程,力争申报为“国家级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做好原料结构调整等在建项目协调服务,开展泸天化年产30万吨烯烃等化工下游产业项目招商。加快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发展精品花卉、珍稀苗木1000亩,新建优质水果园500亩,打造“城市后花园”。
突出特色强集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特色集镇建设,构建多点发展支撑,与长江湿地新城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大渡口镇以“中国酒镇?酒庄”为统揽,全面加快“全国重点镇”试点建设,着力打造长江上游转型发展示范镇。护国镇围绕建成“生态绿色小城市”目标,做大集镇规模,做强集镇产业,做优集镇功能,努力争创“全国重点镇”。白节镇抓住全省茶叶开采活动周举办契机,加快“温泉休闲镇”建设步伐,探索茶、竹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径。继续鼓励支持上马“麒麟水镇”、渠坝“健康养老镇”、打古“手功苕粉之乡”、丰乐龙车棉花坡“中国香海桂花公园”等特色集镇发展壮大,不断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促进转户人口向城区、集镇有序集聚。
三、紧扣突破重点,推动可持续能力巩固提升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基础、利长远,不断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发展动能,夯实发展后劲。
做强项目支撑。抓住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试点等战略机遇,跟进国省资金投向,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大力储备和争取“海绵城市”、国道G546、长江防护林及沿江湿地保护等一批关系当前、关乎长远的重大项目,全年保持项目动态储备150个以上,力争更多项目挤进省市乃至国家计划。加快黄桷坝水利工程、西南节能产业城、渡改桥等项目进度;完成粮食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纳溪客运中心、云回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依托生物发电项目,启动生物科技环保主题公园规划建设。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区级领导牵头推进责任制,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全年计划投资114.7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23个。
做实农村基础。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再全域”方式,分片分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打造。依托启玉葡萄、绿之源生态农业和“七彩蝴蝶创意文化产业”项目,提升打造“幸福三江”新村,着力建成统筹城乡示范样板;启动白节高峰示范点建设,有序推开“纳(溪)白(节)”示范线打造;力争大渡口红崖湾、合面太山等10个特色新村全面建成。稳定粮食产量和生猪养殖,积极争取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好“小农水”等项目,夯实农业稳定发展基础。推广新技术和新机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大力发展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示范专合社12个,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做好要素保障。做好废弃工矿复垦等项目申报工作,加大用地计划争取力度;完成 4个土地整理和1个“双挂钩”项目建设,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力争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创建成功。建成邻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合面35千伏变电站建设。搭建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推行PPP合作模式,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探索建立产业基金,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做优生态环境。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58.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7万亩。深入实施天保工程,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好纳溪的“青山绿水”。力争生物发电厂(一期)建成投用;提高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运行能力,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100%。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开展太阳能薄膜发电试点。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生态细胞建设,力争白节镇创“省级生态镇”。大力开展公共秩序整治、文明礼仪普及等行动,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准备工作。
四、紧扣改革主线,推动发展活力集聚增强
聚焦转型发展,致力改革攻坚,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为支撑,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狠抓改革攻坚。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改革措施,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泸天化等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管、放”工作;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决算制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确权颁证,做好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涉农资金打捆下达农业项目等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教育、卫生及户籍制度等城乡保障领域改革,确保惠及群众。
突出创新驱动。积极实施“技术创新示范行动”;加大对金鑫科技、瀚源茶叶等技术集约型企业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个、申请专利60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实施“质量兴区、品牌强区”战略,加快国家茶叶栽培与茶庄经营、国家“林下鸡”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确保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成功,探索建立四川省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支持企业争优创牌,力争金土地种业创建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杉树湾”创建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乐道子”林下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扩大开放合作。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大力推进深层次、多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组队参加“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注重选商引资,重点围绕湿地新城打造、产业链条延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争取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实力的企业和项目落户纳溪。加快国内大型品牌连锁店、长江上游功能型物流园等项目招商进程。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实现市外到位资金115亿元以上。
五、紧扣为民宗旨,推动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让群众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办好利民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比例逐步提高。加强政府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继续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完善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五险”参保人数达54万人次,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渠坝“泸州融汇?故里情源”高端养老综合体打造。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并轨管理。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重视农村交通建设,确保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0公里、通村水泥路60公里,大力发展农村小客运,开通“纳溪—合面”等城镇公交线路。完成84个行政村“宽带乡村”惠民工程。
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合面“天人共育?教育名镇”建设,确保“四川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成功;完成新乐中心校、大州驿小学等校点建设,动态消除城区(集镇)“大班额”问题。启动区人医“三级乙等”、区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创建,提高全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立足文化惠民,繁荣发展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电视剧《铁血护国》筹拍和《第一纵队》发行播出工作。深入推进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纳溪民歌国家级非遗、手功苕粉等4个省级非遗申报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增健身路径6条、发展“村村通”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200户。全面启动全国第二轮地名普查。做好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外事侨台、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扶贫、保密、统计、档案、区志等工作。
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推进平安纳溪建设。认真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完善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票否决”等制度。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动态排查和治理,突出抓好农村道路交通、行人违法上高速、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校园及周边环境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基层监管体系,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快社区阵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完善的星级社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化、精细化、规范化。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执法办案条件,持续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务实勤政、清廉从政、为民施政,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依法治区进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依法行政、依规行政。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全面推进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听证。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确保“六五”普法终期检查通过验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政协提案办理质量。
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并联审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扎实开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信息公开,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水平,办好“12345”市长热线。强化效能问责,坚决查处“庸懒散浮拖软”等突出问题,通过治庸提能、治懒正气、治散聚力、治浮定神、治拖增效、治软强责,确保政令畅通。继续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各级规定,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推进“全域网格化”、“走基层”等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强化廉政建设。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注重源头预防腐败。开展专项治理,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拓展延伸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奋斗收获希望,拼搏创造未来。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自觉肩负起历史的重托,更快适应新常态严格的要求,更好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有位必有为,砥砺而奋进,为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产业基地、秀美纳溪”而努力、努力、再努力!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 区委“13531”发展战略。即“1”是坚持“特色兴区”一个主导;“3”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5”是做强做优500亿化工产业、200亿酒产业、100亿旅游产业、100亿林产业、100亿茶产业五大“百亿产业”;“3”是建成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纳溪临港产业园区、纳溪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区、泸州化工园区“三大园区”;“1”是打造一座泸州长江湿地新城。
2. “三个三”要求。区委提出的“三想”、“三借”、“三干”工作要求。“三想”即想群众之所想、想群众之所需、想群众乐业安居之策;“三借”即借势发展、借力发展、借智发展;“三干”即苦干、实干、巧干。
3. “两江新城”。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由沱江新城、长江湿地新城组成。沱江新城南临长江、北抵九狮山、东至希望大道、西接城市规划外围道路,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万。长江湿地新城北至机场路、南联紫阳大道、西临长江、东接宜泸渝高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纳溪区30平方公里)、人口40万。力争通过10—20年建设,从而实现“再造一个新泸州”。
4. “金镶玉”模式。即以长江湿地生态本底为“玉”,以湿地公园周边区域城市综合开发为“金”,通过“赋金于玉”实现“金玉成碧”,打造长江生态湿地公园为核心特色,兼具文化价值、旅游观光、绿色人居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5. 新三板。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指以具有代办股份转让资格的证券公司为核心,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和非公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规范股份转让服务的股份转让平台。
6. “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督查、一个考核、一个奖惩”制度。
7. 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一张图”工程,实时在线获取“批、供、用、补、查”等各个环节数据信息,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全掌握,以及国土资源全流程动态监测与监管。
8. “小农水”。即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9. “三高”企业。即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10. “四育合一”。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四位一体”的系统教育。
11. “全域网格化”管理。将全区15个镇(街道)网格199个村(社区)分区为2021管理网格,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镇、村、组“三级网格”全域化网格体系。采取“领导包片、部门包社、干部包网格”的办法,建立健全网格信息收集、督促检查、指导协调、帮扶服务、矛盾调解等5项机制,实现对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民生改善、应急管理、社会稳定、基层党建等全覆盖。
12. “四个必管”。即管行业必管安全,管业务必管安全,管生产必管安全,管重点项目必管安全。
13. “七打七治”。即打击矿山企业违规违法采矿行为,整治图纸造假、以探代采问题;打击破坏损害油气管道行为,整治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问题;打击危化品非法运输行为,整治无证经营、充装、运输,非法改装、认证,违法挂靠、外包,违规装载等问题;打击无资质施工行为,整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问题;打击客车客船非法营运行为,整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及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和长途客车夜间违规行驶等问题;打击“三合一”、“多合一”场所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整治违规住人、消防设施缺失损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闭等问题;打击校园及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法分子在学校周边寻衅滋事,整治交通状况混乱、校内学生违法犯罪、民办“托管班”资质、卫生条件、安全管理等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14. “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两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部门行政审批机构整体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三到位”: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部门行政审批分管领导和审批业务人员向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到位。“一杜绝”:杜绝行政审批部门人员在政务服务中心以外接触服务对象。
15. “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16. “三不”。即不具体、不负责、不落实。
17. “三早三卡”。“三早”:早发现、早提醒、早纠错;“三卡”:提醒卡、警示卡、纠错卡。
18. 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即“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9. “一带、一廊、四组团”。“一带”即长江自然生态带;“一廊”即长江倒流河湿地公园生态廊道;“四组团”即倒流河北部组团、倒流河南部组团、五顶山组团、邻玉组团。
20. “海绵城市”。于2014年2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其主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1. PPP合作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等方式,来换取公共项目的加快推进和高效运营。
22. “法律七进”。 即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寺庙、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