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21日
在泸州市纳溪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理区长 谭荣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五届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实现了既定目标,谱写了纳溪持续向好发展的新篇章,踏上了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的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快经济建设,谋求提质与提速的跨越发展
全区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0%、12.2%。全省县级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由2012年的89位提升到2015年的66位,丘陵地区排名由2012年的50位提升到2015年的35位。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 : 60.0 : 24.6。
——五年来,我们着力夯实产业基础,谋求升级与转型的科学发展
优势产业纵深发展。化工、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泸天化改革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效,煤气化(一期)项目投入试运行,台泥水泥、泸天化车用尿素等50余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国白酒展示中心等4个酒庄项目建成投用,顺利举办“世界金牌酒庄庄主论坛”“中国国际白酒酒庄联盟成立大会”,“中国酒镇·酒庄”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华明、天府等6户酒类企业作为“中小酒类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先后推出“龙洄1号”“活之酿”等40余款酒庄酒和特色酒。旅游产业全域推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凤凰湖景区纳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实现“AAAA级景区从无到有,旅游综合收入翻番,品牌建设从有到优”的三个跨越。列为“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在全省旅游综合排名中上升29位。特色农业巩固壮大,新发展林竹基地、珍稀苗木基地5.8万亩,新建茶叶基地3万亩、林下养殖基地22万亩,瀚源有机茶基地被评为“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发起成立“西部竹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四川银鸽成功创建“中国竹业龙头企业”,竹韵公司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泸州竹种园基本建成,大旺竹海打造为全省首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连续承办四届“四川省茶叶开采活动周”,中国特早茶获评“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中国特早茶城成都、泸州体验中心建成投用。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特色竹乡”“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特早茶之乡”等称号。
产业园区提档转型。主业明确、特色突出的三大产业园区布局初步形成。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机构合作,积极开展节能环保高新、生态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养生、现代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规划。泸州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绿色智能住宅产业园完成100亩土地场平,机场路延伸线启动建设,与清华同方、远大集团、中铝国际等21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泸州竹产业园启动区综合办公楼、国际竹藤中心研发中心和展示中心等主体施工基本完成,成功引进四川祥丰、台湾中国梦促进会入驻园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大渡基地顺成和酒庄基本建成,纳贡庄园投入试运行,凤凰湖至花田酒地连接线启动招标;与四川立信中远投资等2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纳溪经济开发区完成《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修订目录》申报,银鼎建材项目(一期)全面竣工,东西区连接管廊、排水涵洞等建成投用;泸州港石龙岩港区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成功创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川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5亿元园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启动筹建纳溪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三大园区共实施项目57个,建成区面积达到12.2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240家,实现销售收入216.7亿元、利税13.9亿元。
创新驱动新添活力。着力品牌建设与创新驱动,持续夯实产业转型升级基础。“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启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通过初步验收,茶叶栽培与茶庄经营、“林下鸡”养殖两个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成功培育瀚源、护国陈醋等省级龙头企业9家,新增四川著名商标17个、四川名牌产品11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认证产品39个,全区品牌拥有量位居全省前列,获评“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四川省商标战略示范区(县)”等称号。电子商务双创产业园、纳溪特产电商中心、泸州南网职业培训学校投入使用。成功引进中茶所、国际竹藤中心、江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与创新平台,连续四年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
——五年来,我们着力改善城乡面貌,谋求城镇与农村的统筹发展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长江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基本建成,麒麟文化广场建成开放,长湿新城北部核心区功能日趋完善,市中医院城南医院启动建设,市委党校迁建项目完成选址,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加快建设。蓝安大道、云溪西路三段等主要通道、护国公园实现提档升级,风貌塑造基本完成;麒祥路、云溪中路连接桥竣工通车,二环路(纳溪段)启动建设,城区28条道路“白+黑”工程全面完成,城区路灯实现智能化升级。紫阳大道停车场、河东货车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全区建成区面积扩至1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9万人,城镇化率和绿化率分别达70.83%、37.68%。
集镇发展特色鲜明。大渡口镇成功列入“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全国特色小镇”;护国“南部区域中心小城市”、白节“中国特色生态旅游镇”、上马“麒麟水镇”、天仙“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合面“天人共育·教育名镇”、丰乐龙车棉花坡“中国香海桂花公园”等特色集镇竞相发展。镇域经济不断壮大,镇级财政收入均突破1000万元,大渡口镇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亿元。
农村基础不断夯实。全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大渡口平桥、渠坝双新、丰乐马村等26个新村示范点全面建成。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三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初具形象。巩固粮食安全,确保耕地保有量59.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7万亩。护国柚、天仙枇杷等特色水果基地发展壮大,乐道子林下土鸡等5类农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创建上马杉树湾禽业、合面民亿蚕桑等42个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合组织。探索“9+4”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20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6个,整治土地22.32万亩。新(改)建通村水泥路450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加快“小农水”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改扩建渠道535.89公里,整治山坪塘1161口,解决农村14.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五年来,我们着力实施攻坚突破,谋求当前与长远的蓄势发展
项目攻坚更加有力。坚持“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先后建成重点项目195个,累计完成投资534.7亿元;黄桷坝水利工程、800千伏特高压纳溪段、城市污水处理厂、四川银鸽竹浆纸业5万吨溶解浆项目技改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欢乐派海滩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创造“纳溪速度”;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9个,到位资金83.43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增长115%。
重点改革顺势推进。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顺利完成,政府部门由改革前的26个调整为23个,新设立东升街道;强化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全区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清理调整为6185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调整为212项。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镇级“大部制”改革。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食品药品监管、公务用车等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原区国资公司及子公司实现由平台公司向实体企业转变,成立四川纳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全省同级别区县中率先发行企业债券两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登记基本完成,成功列入全省首批“涉农资金整合打捆下达试点县(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全省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县(区)”。
生态建设扎实有效。实施低产林改造工程,完成第二轮退耕还林0.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22平方公里,清溪河小流域通过治理成功创建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型小流域。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10个镇污水处理厂全面竣工。天仙镇、安富街道等10个镇(街道)获评“省级生态镇”,白节高隆、丰乐马村等27个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区)”“全国生态强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谋求强区与惠民的和谐发展
民生工程落在实处。五年来投入民生资金88.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7.3%。全力精准脱贫攻坚,帮助2.9万人脱贫解困,完成上马八角仓、合面马桥等4个省级贫困村“摘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全市率先出台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五项社会保险”覆盖43.3万人;一期公租房、大渡口新西街限价房等2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建成,完成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5753户、农村危房改造10371户;建成养老院11个、敬老院12个、幸福院33个;棉花坡双河场、上马真金滩等4座渡改桥建成投用。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四育合一”“区域化同步课堂”特色教育全域推广,村小“午餐工程”经验在全国交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新乐中心校、护国岩小学一期等162个项目竣工投用。全民预防保健深入实施,完成体检15.7万余人;启动全国健康城市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四川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三馆一场一站一室”免费开放,护国陈醋工艺等5件作品(技艺)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个“省级民歌研发基地”落户纳溪,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举办护国战争胜利100周年纪念活动,电视连续剧《第一纵队》上映播出,《青年朱德》在纳顺利拍摄。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地质灾害零伤亡。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外事侨台、新闻、人才、气象、区志、档案、保密、人防、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依法治区,通过“六五”普法终期检查验收,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议事决策制度,建立区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1件,政协委员提案681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度(率)100%。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强化政府权力监督,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和惠民信息公开平台,“12345”市长热线受理群众有效来电786件,办结率100%。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走基层”“三深入三公开”和“民生领域问题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等活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发展环境更加风清气正。
各位代表:2016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收官之际,面对双重特殊节点,我们专注发展定力,没有丝毫分心,我们磨砺攻坚毅力,不敢丝毫松劲,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基本实现速度与质量并举、规模与效益并优、发展与民生并重,为“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5亿元,同比(2015年,下同)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16.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970元、13990元,同比增长9%、11%。
各位代表:五年时光,虽然短暂,但值得铭记!过去五年,是纳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最好、人民群众收获最多的五年。五年拼搏,我们努力为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50万纳溪人民在参与中、在奋斗中、在共享中切身体验纳溪的发展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奠基开拓,凝聚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关注、融入纳溪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驻纳官兵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发展争在朝夕,落实贵在方寸。五年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唯有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才是推进纳溪突破发展的关键所在;唯有干字当头,汇聚各方合力,才是推进纳溪加快发展的力量所在;唯有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才是推进纳溪跨越发展的活力所在;唯有心系群众,着力改善民生,才是推进纳溪共享发展的宗旨所在。这些经验启示,必将成为我们迈向更高目标的坚实支撑!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传统主导产业亟待突破升级,新兴替代产业亟需加快培育;城市发展与品质提升困难重重,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改革创新仍有诸多牵绊,开放合作仍有不少束缚;基础投入与薄弱财力不对称,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不对称。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着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追赶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把我们带上了新的长征!今后五年,是纳溪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是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强力推进“3343”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四比四导向”要求,努力构建全域产业、全域生态、全域和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预期目标是:计划到2021年(下同),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1%。力争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提升10位以上,走在全省同类型地区前列。
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是:
——坚持错位发展,兴产业强园区,成就实力更强的纳溪
坚持“凡生态、必纳溪”理念,突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继续推进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构建具有纳溪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实现千亿产业目标,突出工业为重、园区突破、三产融合,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新、生态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养生、现代商贸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努力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依托全市“3+6+N”园区体系,加快“三大园区”规划建设。泸州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以绿色智能住宅产业园、泸州竹产业园建设为核心,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智能住宅产业示范园、绿色建筑产业总部基地和全国林竹精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大渡基地以“中国酒镇·酒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打造中国生态原酒酿造基地、中国白酒酒庄群落第一发源地、中国养生酒集中品鉴地和深生态食品饮料重要生产基地。纳溪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集疏运中心。创新建设开发、招商引资模式,致力项目落地攻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到2021年,力争三大园区产值达到354.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1.2亿元。
——坚持无缝对接,强统筹促联动,成就魅力更大的纳溪
围绕泸州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总体部署和“双两百”大城市目标,坚持“聚焦北向,跨江对接;向东拓展,串联组团”,统筹推进长江湿地新城、人文老城、特色小镇“三城联动”,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努力打造南部活力生态新门户。优化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红色传承”“长江湿地”特色优势,升级整合新城规划,依托泸州第二大学城规划建设,打造泸州发展新中心。加快老城有机更新和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质。抢抓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机遇,搭建“三铁两高五桥两环三国道一港区”立体对外交通体系、“一环六纵六横”内部路网骨架。统筹布局市民服务、教育医疗、市政公用、文化休闲、综合应急等公共设施,增强人口集聚与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精细管理,彰显城市特色文化,确保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发挥大渡口“全国特色小镇”引领作用,力争白节、天仙、护国、上马、合面创建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全域推进特色集镇示范带动、梯次发展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空间发展有序、带动能力强劲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公共配套、生产生活、网络信息等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护绿色生态,构建“2+4+6”生态文明体系,努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坚持聚力攻坚,抓保障惠民生,成就活力更足的纳溪
突出改革攻坚先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农村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加快经济、财税、投融资等体制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创新驱动、项目推动、品牌带动能力,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等项目,建立“四个一批”项目梯队;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向纳溪布局,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深入实施“品牌强区”战略,培育创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积极主导参与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十大扶贫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全民预防保健、住房保障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教育办好、让教育好办”理念,立足“四育合一”特色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构建多层次优质教育体系。大力繁荣特色文化,深入挖掘“铁血护国”“民主共和”蕴含的精神财富,凝练铸造城市精神,培育弘扬城市风尚,增强区域文化自信。加快依法治区进程,严守社会治理“三条底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树立清廉、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2017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 2017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无缝对接、错位发展”和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双突破”的起步之年,加快推进追赶发展、跨越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做好2017年工作,关系到区委战略部署能否深入贯彻落实,关系到新一届政府工作能否实现良好开局,关系到今后五年发展能否打下坚实基础。这三个“关系”,尤显2017年意义之重、任务之重,我们必须摒除“松口气、歇一脚”的想法,必须卯足干劲、争分夺秒,为今后五年夯基筑台、立柱架梁。2017年,计划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5%。
各位代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紧盯以上目标,聚精会神、干字当头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突出特色调结构,构建发展产业支撑
要把眼光聚焦在、力气卯足在四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上,三大园区的平台建设上,这是立足纳溪实际,弥补发展不足的最大引擎。
抓节能环保高新产业。推进绿色智能住宅产业园建设,启动建设绿色智能住宅示范区、远大住工厂房项目,新引进绿色建筑建材、智能家居等生产企业5家以上,建筑施工、检验检测等领域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10家以上。完成泸州竹产业园区(一期)综合办公楼、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国际竹藤中心研培基地建设,开发竹制新材料、竹食品药品、竹家居用品、竹工艺品、培训科研等特色产业,力争竹粉颗粒(一期)、综合性竹产业等项目成功落地并建成试产。完善静脉产业园空间布局和产业的规划编制。积极服务泸天化退城入园、转型升级。
抓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酒、茶、竹、醋等原生态食品饮料产业,完成深生态食品加工产业链规划,启动西南深生态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竹食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丰富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大渡基地业态,加快顺成和酒庄、天府酒厂、酿乡酒业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发特色酒和养生酒等自主产品10个以上。新发展精品茶园、护国柚、红花油茶等基地1.6万亩,力争引进中粮、中茶、台湾佳美等行业龙头企业,延伸夏秋茶、水果加工等产业链条。依托“四川省第五届茶叶开采活动周”等节庆载体,大力宣传推广特色食品。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抓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围绕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文化创意等产业,力争完成影视基地招商工作,加快护国运动文化旅游区打造,启动护国人文学院建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全域旅游2.0”战略,加大与深圳文旅集团的深度合作,推进旅游服务、商品生产、销售、物流、文化创意“五业一体”发展。启动“中国酒镇·酒庄—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加快天仙硐、黄龙湖、普照山等景区提档升级,确保“四川省旅游强区”成功创建。推进“云溪温泉—大旺竹海”国际康养基地、“故里情源”省级健康养老项目建设,打造“旅游+养生”“医疗+护理”等特色康养服务品牌。
抓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积极探索“物流+电商”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商业网络集成,大力发展城市复合经济。借助“拉货宝”和电子商务双创产业园、纳溪特产电商中心等平台,新发展入网物流企业3家,实现快递物流企业镇级覆盖率100%;完成泸州港石龙岩港区规划并启动港口设施建设,积极申报纳入泸州自贸区规划。加快推进城南交通枢纽、文旅商综合体、麒麟新城综合体、邻里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区特色商业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争金山坡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完成东升街道阳光小区、麒麟新城等4个农贸市场建设前期工作。
抓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抢抓市、区产业园区共建共享机遇,加快完善“三大园区”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启动泸州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纳溪经济开发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机场路延伸线、凤凰湖至花田酒地景区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提升园区通达和承载能力。利用纳溪园投公司平台基金杠杆撬动效应,大力推进投融建等模式,多方筹集园区建设资金。依托“西部竹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平台,整合竹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提升园区研发能力。
二、致力城乡抓统筹,夯实发展载体平台
要把城市建设突破作为彻底改变纳溪城市面貌,强大城市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统筹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三城联动”中补齐“城市短板”。
攻坚城市升级。依托XOD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强力推进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建设,完善新城配套服务功能,启动倒流河截污干管、北部核心区3条道路建设,加快推进二环路(纳溪段)、机场路延伸段等6条道路建设,启动泸州城市轻轨2号线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泸州第二大学城,启动市委党校、西南医科大学卫校、泸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新校区建设。继续实施老城有机更新工程,完善老城环线建设,启动丝厂大桥及连接线道路、蓝安大道、紫阳大道延伸段及G93纳溪高速公路出口等项目建设,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及二、三级平台建设,实施主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永宁河截污干管工程,推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等项目前期建设;加快麻柳沱、上坝等安置房项目建设,推进城镇D级危房搬迁及改造;加快建筑立面乱象、违法建筑等城乡容貌治理工作。
夯实镇村基础。按照“一镇一品、多镇一品、多品一带”思路,重点打造大渡口“中国酒镇·酒庄”、护国“南部区域中心小城市”、白节“中国特色生态旅游镇”等特色小镇。推进玉水水库、龙凤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河湖连通工程、打古镇云回水库、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完成天仙乐道、打古古纯的古村落修复工作。启动凤凰湖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力争完成白节高隆、护国东巷口等1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4家,新发展家庭农场20个,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生态建设。依托“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确保耕地保有量59.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7万亩。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100%;加快集镇污水管网和30个农村污水处理点建设,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工建设长江干流防洪治理工程,增强防洪减灾能力;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河流沿岸企业环保监管。巩固节能减排成果,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模式。深入推进生态细胞建设,力争龙车、打古、天仙3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确保“省级生态县(区)”创建成功。依托龙车镇、大渡口镇平桥村等39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村)复查,带动镇、村环境综合治理。
三、激发活力强动能,集聚发展后发优势
要抢抓“项目投资攻坚年”机遇,把项目投资、借力改革、自主创新作为纳溪加快发展、争先创优的源头活水,在多轮驱动中汇聚强大而持久的发展活力。
着力项目驱动。围绕“三大园区”“四大产业”发展,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储备、争取和建设力度,计划实施泸州竹产业园区、G93纳溪新城互通、大旺景区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168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力争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城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计划;建立任务进度、具体形象、人员责任“三张图”,确保项目尽快建成见效。深化政企联合招商,借助展会平台、智库平台、商会平台,主动对接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全力促成竹缠绕复合压力管等10余个项目落户纳溪,力争实现市外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深化银政企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双挂钩”项目建设力度,突破用地瓶颈,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着力改革驱动。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做好农村产权抵押等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居住证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商务、社会信用及司法公信建设。深化“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开展金融企业去杠杆风险排查,完善企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深入实施医疗制度改革,推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保”,推进社会办医制度改革。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着力创新驱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实体项目,力争完成成果转化3个,申请专利140件。加大对科创、电子商务等技术集约型企业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引才入纳行动计划”,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围着企业转、帮着企业办”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品牌强区、质量兴区,加快“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创建省级以上品牌4个。
四、务实重效惠民生,形成发展共享格局
要以脱贫为重、脱贫为先,精准对接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平安建设,着力提高纳溪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攻坚精准脱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一低五有”目标,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继续加大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推进渠、路、林、地、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开办村级农民夜校,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加快贫困劳动力输转。做好农村危房改建工作,力争改建农村危房2700户。做优贫困村电商扶贫服务点平台,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白节来龙、丰乐天台等6个贫困村全面脱贫。
办好民生实事。探索“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800人。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强力推进“五险”统征。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优抚政务公开,完成留守儿童信息系统录入工作,落实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600户。积极开展交通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力争启动河东长江大桥、大渡长江大桥等7座渡改桥建设,完成通村通畅公路300公里,确保建成城乡“全域公交”体系;开工建设G546、G246、S311(纳溪段),G321(纳溪紫阳至渠坝段)和石龙岩现代物流中心,构建“五横四纵一中心”骨架交通网络。
强化公共服务。全域推广“四育合一”“区域化同步课堂”,探索“普-职融通”,打造纳溪特色教育品牌。加快纳溪中学、护国中学西校区迁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通过国家复检验收。推进幼儿园建设,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大力实施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改扩建护国镇、大渡口镇卫生院和10个中心村卫生室,实现全民预防保健全覆盖。推动文化事业纵深发展,完成纳溪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护国战争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继续做好双拥共建、外事侨台、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联、气象、保密、档案、区志等工作。
推进平安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补齐农村治安防范短板,优化主城区立体化网络巡防体系,强化源头治理,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涉稳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全覆盖,强化维稳应急处突队伍建设,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抓好基层食药监所组织保障、监管网络、基础工作三大体系建设,完成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力争建成2个省级安全社区和1个安全体验中心。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五、主动作为转作风,提供发展坚强保障
要鲜明问题导向,正视政府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广泛接受有利于政府建设的各种监督,在施良策、出实招上努力顺应群众的期待。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健全完善国家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制度,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推进“法律八进”,力争打造2个精品法治文化阵地。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加强行权平台运行监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政府议事机构决策法制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网络和新闻舆论监督。
提高效能,建设服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健全执行机制,坚决纠正“为官不为”等不良风气,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前置条件。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展政务服务大厅功能,逐步推进行政审批网络化,方便群众办事。
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坚决贯彻执行各级廉洁自律规定。加强权力监督,完善政府信息、政务信息和惠民信息公开机制,强化财政资金、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审计监督。坚持推进“民生领域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使命如山!实现目标,路在脚下!纳溪已迈向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保持初心,昼夜兼程,以创新实干抓落实,以攻坚破难促跨越,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而努力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9+4”。“9”指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土地流转经营、发展物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经营社会服务、发展“互联网+”、发展中介服务、开展投资业务。“4”指政策支持、财政扶持、项目扶持、社会力量帮扶。
2.“六个一”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督查、一个考核、一个奖惩”制度。
3.“大部制”改革。把行政系统中职能相近、管辖领域雷同的部门进行归并重组,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4.“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由工商、质监、税务、人力社保、统计五个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不再发放。
5.“四育合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四位一体”的系统教育。
6.“三馆一场一站一室”。“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一场”:体育场;“一站”:镇综合文化站;“一室”:村级文化活动室。
7.“三早三卡”。“三早”:早发现、早提醒、早纠错;“三卡”:提醒卡、警示卡、纠错卡。
8.“三深入三公开”。“三深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三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惠民政策公开。
9.“3343”发展战略。第一个“3”是坚持绿色发展、红色传承、特色兴区“三色发展”为主导;第二个“3”是加快建设泸州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大渡基地、纳溪经济开发区“三大园区”;“4”是做大做强节能环保高新、生态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养生、现代商贸物流“四大产业”;第三个“3”是统筹推进长江湿地新城、人文老城、特色小镇“三城联动”。
10.“3+6+N”园区布局体系。进一步调优全市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以三大园区为核心,加载各县(区)园区、特色园区发展”的园区布局体系。
11.“双两百”。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泸州城市规模进行明确,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0平方公里。
12.“三铁两高五桥两环三国道一港区”。“三铁”:蓉遵客运专线、隆黄铁路、沿江铁路货运线;“两高”:厦蓉高速、宜泸渝高速;“五桥”:长江五桥、长江六桥、长江七桥、长江八桥、大渡口长江大桥;“两环”:泸州市二环路、“大渡口—方山—胡市—福集—特兴—张坝—杨桥—分水岭—九支—白节—护国—合面—大渡口”泸州大都市区外环线;“三国道”:G546、G321、G246;“一港区”:泸州港石龙岩港区。
13.“一环六纵六横”。“一环”:泸州市二环路;“六纵”:城南滨江路、308省道、五顶山西侧南北向干道、蓝安大道、九川至方水40米干道、城南大道延伸段6条纵贯南北的干道;“六横”:机场路、北部核心区40米干道、紫阳大道、河东老城区东西向干道、河西大道、沿川渝高速绕城路6条横穿区域的干道。
14.“2+4+6”生态文明体系。“两大功能区”:长江沿岸城镇工业生态区、南部农业与旅游生态区;“四个功能亚区”:人居、工业、旅游、农业分区;“六大支撑体系”:生态产业体系、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人居生态及生态文化体系、现代生态文明新城市体系、生态文明体系、能力保障体系。
15.“三去一降一补”。“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降”:降成本;“一补”:补短板。
16.“四个一批”项目梯队。竣工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争取开工一批、加快前期工作一批。
17.“三条底线”。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
18.“XOD城市空间开发模式”。“XOD模式”遵循“以人为本”“效益统一”“多规合一”“优化布局”“绿色发展”等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通过规划引领,以空间规划为龙头,坚持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五规合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坚持集约发展,贯彻“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能够切实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从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19.“三大战役”。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20.“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两不愁”:确保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四个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21.“一低五有”。“一低”:贫困村退出要满足当年贫困发生率低于4%;“五有”: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络。
22.“五横四纵一中心”。“五横”: G93成渝环线高速、S311九支至马边、S439丹林至虎头、长江黄金水道、 G246遂宁至麻栗坡(原S308省道)。“四纵”: G76厦蓉高速、G546纳溪至习水+白节—打古—向林—桂花、隆黄铁路、G321广州至成都;“一中心”:石龙岩现代物流中心。
23.“法律八进”。即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进寺院。
24.“全域旅游2.0”战略。坚持“做强做优产业、实现持续领跑”,从扩展产业内涵、提升产业品质、激发产业活力三个方面,加快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旅游服务、商品生产、交易、物流、文化创意“五位一体”的发展,实现旅游从单纯服务到多元发展升级转变 。
25.“五级五覆盖”。由国家安监总局针对政府提出的一种新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和行政村级。“五覆盖”:“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监部门向同级纪检、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26.“五落实五到位”。由国家安监总局针对企业提出的一种新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五到位”: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