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致富带头人杨香俊:枇杷满山党旗飘

  • |
  • |
发布时间:2017-06-16 08:36 来源:区新闻中心 阅读:

6月6日,在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农民夜校里,枇杷种植技术能手杨香俊正在讲课,讲台下座无虚席。“今年的枇杷销售接近尾声了,后期管护上我是一直不得窍门,他家的枇杷种得最好,专门来听他讲课。”银罗村村民李模凯说。

纳溪区天仙镇的枇杷种植一直远近闻名,但是在当地,枇杷的名气却远远没有这位技术能手来得大。在银罗村的农民夜校里终于与他见上面了,个子不高,但结实,黑黝黝的脸上透着农家汉子的坚韧和果敢,说话像打鼓一般,与他交谈让你不自觉收敛起自己的惰性,这就是杨香俊,天仙镇银罗村一名普通却不平凡的共产党员。

自强自立争当 “领头羊”

十几年前,杨香俊所在的银罗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曾经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外出都很困难,能够耕作的土地更是十分有限。

“我觉得,这样的土地就应该发展种植业。” 中学毕业后,杨香俊便开始对村里的土地琢磨起来,“我们这里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发展枇杷种植很有道理”。但是,断了养家糊口的粮食种植改为种水果,既受技术制约,又担心投资风险,很多群众宁愿土里刨食,也不愿意干。

“他们不干,我来干,只要我干得好,大家会认可的。”杨香俊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说干就干。在做好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后,扛上锄头下了地,将自己家里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枇杷,率先建起了全村第一个枇杷园。

刚开始种植枇杷,什么都不懂的杨香俊也有点懵,为了尽快掌握种植技能,他还特意跑到外地去买了许多关于枇杷种植方面的书回来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能人,不到一年时间,他不仅将喷药、施肥、修枝等技术活干得有模有样,还摸透了枇杷各个生长时期所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病虫害防治。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香俊的枇杷园迎来了开园以来的第一次丰收,看着金灿灿的果实,更加坚定了杨香俊发展枇杷的决心,村民们也都眼热起来,对枇杷种植也跃跃欲试。

枇杷种植有了效果,上了路,然而在杨香俊的心里还藏着一件事情,“读书的时候就想当党员,想得不得了。”说起入党的事,杨香俊的眼里闪着热切的期盼,“不是觉得党员身份有多好,就是觉得党好,想跟党走。”听说了他的想法,党组织在严格考验下,杨香俊从一个踌躇满志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杨香俊指导枇杷种植

精益求精争做“土专家”

有了党员这层身份,杨香俊觉得压在自己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初衷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干。”面对想要发展枇杷的村民,杨香俊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交给他们,还一家一户上门服务,帮助村民规划果园,联系苗子,指导栽种管理,一年到头每一户都要跑上几十趟,用杨香俊的话来说就是,“银罗村每一块土地上都有我的脚印,硬是地皮都踩熟了”。

杨香俊带着村里的贫困户发展枇杷种植,最多的一户一年就种下了300多株枇杷。从1988年到1993年,全村的枇杷面积扩大到了800多亩,种植枇杷的农户也一下子发展到120余户。

周边村民的枇杷园虽然建了起来,但由于市场需求、品种变化等原因,银罗村的枇杷开始面临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有的村民甚至想砍树毁园另谋出路,杨香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听着村民的抱怨,经常急得睡不着觉。”睡不着的时候,杨香俊干脆就起来想办法,一想就是一宿。

“这样要不得,还是要科学种植,跟着市场走。”杨香俊再次踏上了探索之路,引种换种,再引种再换种……一边种植一边摸索,杨香俊改变传统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管理,多年来摸索出了植物氨基酸取缔化学大果技术,使得每亩枇杷成本降低50至100元,而果子增值200元。随后,引进白肉枇杷,在实践中发掘白肉枇杷在本地的生长规律,提升枇杷品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因此,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枇杷“土专家”。

独树一帜打造“银罗品牌”

种枇杷的村民越来越多,对种植户的管理和抱团销售的途径,让杨香俊有点犯难。在杨香俊的推动下,枇杷协会成立了,并2003年确立了“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协会主要负责技术培训,为提高会员种植技术水平,每年都邀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讲课,亲临现场为种植户就枇杷的无公害生产管理“把脉”。

此外,协会还在灵通市场信息方面狠下功夫,让农户种得下来,销得出去。对销售过程中的枇杷质量把关,对果农种植枇杷的成活率和结果率把关,尽可能的减少农民的损失。

2003年,协会在天仙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将枇杷种植作为一个产业事业来做。2004年,银罗村枇杷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2006年,国家商标总局批准银罗枇杷注册为“天仙洞”枇杷。2012年8月3日,银罗枇杷获得国家农业部“天仙洞枇杷地理保护标志认证”。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作为全省最早的枇杷种植基地的银罗村,不仅拥有早钟6号、早红3号、解放钟、白肉等16个特色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产值实现4000万元,今年挂果枇杷的产量突破300万斤。

采摘枇杷

再接再厉争做“网红”枇杷

“足不出户就能将枇杷卖出泸州甚至四川”,杨香俊高兴地说,“以前只盯着泸州市场,今年成都、重庆、德阳、杭州、上海的客商都来了,还开着冷链车来装,让我们笑欢了。”

银罗村枇杷已经成为当地季节性水果中一块不小的“金字招牌”。今年,为了让枇杷多一条销售渠道,在枇杷采摘前,杨香俊就在“赶场天特产电商平台”发布信息。枇杷成熟上市时,又在电商平台上举办了“网络枇杷节”,吸引全国客商。信息发布没几天,一位浙江的销售商就“找上门来”,通过电话洽谈,首批10吨精品枇杷就装上冷链卖出了。紧接着,重庆、福建、上海、成都等地30多家客商来到银罗村收购枇杷,枇杷收购价比往年还高出6元/公斤。

“没想到互联网的力量这么大,明年我要把信息发布的时间提前到3月,早抢商机。”杨香俊说,今年村里的枇杷售卖时间至少缩短了一周。

如今,杨香俊又有了新想法,在政府的帮助下,依托村集体经济,以枇杷产业为主导,再发展专业合作社3个,打造5公里的金色枇杷产业带,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五大枇杷示范园”。(记者 张媛 王甘君 文 金其云 胡殊豪 刘学懿 谭洪 图)

第八届天仙枇杷节开幕

杨香俊简介:

杨香俊,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人,196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纳溪区天仙镇枇杷协会会长,高级农技师,纳溪区农民夜校优秀讲师。

2006年被评为泸州市优秀农村人才,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农村人才,2010年被评委四川省劳动模范,2014年10月入选“四川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为天仙镇农村人才致富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