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感动纳溪”人物】 江边两渔民 25年救了50多人
“快来救人啦,有人掉江里了……”2017年3月16日,在纳溪区永宁街道长江边“头脊梁”石滩上,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在横跨江边两座石头时,不慎掉入江水中。当时,正处于休渔期在江边检修渔船的渔民杨天奎、童发平闻声后,马上开起机动船就朝江心驶去,把被江水冲走100多米的小伙被救了回来。
“闻声而动救人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说起在江中救人,已经从事了25年渔民生活的杨天奎、童发平说得很平淡。但是25年来,有50多名落水者在他们的救助下重获新生。
25年救了50多人
20多年前,一名20多岁的女青年从泸州长江边“头脊梁”的石头上纵身跳进江中,被江水卷着往下冲。杨天奎见此忙驾起小船,在同伴童发平的帮助下将其救起。
杨天奎、童发平回忆,他们最多的一次是救下8个人。那是7年前的一天早上,杨天奎、童发平像往常一样又驾船到江中撒网捞鱼。他们刚刚将网撒下后,杨天奎发现距他们有1000米远且在江心的一条采砂船摇摇晃晃地向对岸驶来,跟以往正常行驶大不同。“快看,那船怕要沉下去哟,船上还有好多个人。”杨天奎发现后,马上告诉了童发平。童发平看了一下后连说“不好”,随即两人解下已经撒下的网,驾驶着小木船直奔过去。然而,还有20多米远时,采砂船就已开始倾斜、沉没,船上的8人纷纷跳江逃生,并游向杨天奎、童发平的小船。然而,当他们救人返回时,他们的渔网却被湍急的江水冲得没有了踪影。
说起此次江心救人,杨天奎、童发平至今忆起还心有余悸。
“我们不是职业救人者”
25年来,杨天奎、童发平虽然从湍急的长江水流中救起了50多人。但他们也有遗憾和无奈:“我们不是职业救人者,有时受水流和小船的设施影响,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消失。”、
杨天奎回忆说,那是2015年10月的一天午后,来自纳溪合面镇的一个小男孩与几个小伙伴来到头脊梁的石滩上玩耍。一小孩从一个石滩想跳跃到另一石滩时落入水中,随即被水流卷走。“小孩落水的那个石缝河只有1米多宽,当时如果在场的几十个人中有一人跳下去都能抓住,小孩子就有救了。”杨天奎说。遗憾的是,在石滩上玩耍的人只是大叫让打鱼的驾船过来施救。当他们驱着小船赶到时,小孩已冲至小船不敢靠近的深水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孩被水吞没。当他们将船调头时,石滩上的人开始指责他们动作慢,才导致这个小孩失去生机。“其实我们只是打鱼为生的渔民,不是专业的救人者。”如今,杨天奎只要想起这件事,心里还存内疚。
救人从没索要过一分钱
在外人眼里,杨天奎、童发平是个英雄,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从长江里救起多少人;在杨天奎、童发平自己看来,最自豪的,是这么多年来尽管挽救了50多人的生命,却从来没有向别人索要过一分钱,“有一次是例外,被救者的朋友趁他们不注意,将300元扔在小船角落里,由于没有他们的联系电话,我们就无法归还。”杨天奎说。
去年,杨天奎、童发平曾经救起一名宜宾籍的溺水者。“当时就要给我们5000块钱,我们当场拒绝。没想到今年他又打来电话要加我们的微信号,说要表达心中的感谢。我们以不会玩微信为由拒绝了。”杨天奎、童发平说,救人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是“谢谢”,而无论自己在救人时遇见多大危险,这一声 “谢谢”,足以让他们倍感心暖。
据悉,被杨天奎、童发平救起的人,多数都是枯水季节到“头脊梁”休闲的市民,尤其是小孩。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都要劝阻一番,虽然有标牌明令禁止上石滩,但依然挡不住那些心存侥幸的大人小孩的脚步。他们希望,大家都要有安全意识,不要再出险情。(周超文 金其云 文/图)
编审:赵康明 田梓辛 金其云